1 / 10
文档名称:

余华《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开题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5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余华《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cai.li.bin 2018/9/10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余华《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开题报告.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20 08 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欲望的否定与传统的回归——《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的对读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联系方式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黎杨全
指导老师职称讲师
填表日期 2011/11/27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二○一一年
一、基本情况
题目
欲望的否定与传统的回归——《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的对读
选题来源
1、学生科研立项 2、学生自拟
3、教师拟定学生选择
课题类型
1、理论性 2、应用型
二、选题依据
1、本课题研究的实际和理论意义:
余华从20世纪80年代带着其处女作《十八岁出门远行》登上文坛开始,就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个人感觉及所开拓出来的与传统不同的艺术天地而成为一位再也无法令人忽视的新生代作家。其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而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更是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这两部小说与余华之前的小说风格截然不同,似乎完全没有了以前的先锋姿态,标志着余华新的小说创作风格的形成与成熟。这两部小说历来都是研究余华小说创作转型研究的重点篇目,我希望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两部作品,更深刻的理解余华的小说。




2、国内外同类研究工作的现状:
国内:
国内研究余华小说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他作品中苦难死亡人性暴力等主题的研究;二是对他作品整体风格的研究;三是对他文本叙事策略的研究。在各类研究中又存在着诸多分歧,例如在对他作品苦难主题的阐释中有持肯定观点的,这种观点认为对待生命的苦难应该采取一种超然的态度,并对小人物卑微的活着给予肯定和同情;另外还有持否定观点的,认为小人物的活着仅仅停留在生存层次上,忍受苦难是为了吃饱,可吃饱之后又怎样呢?此外在对余华创作的整体风格上,大多数评论文章都围绕着,“先锋”这一概念来进行研究,一方观点认为余华在创作中由“先锋”开始回归传统;一方观点认为余华并没有更改自己的一贯风格,仍然在执着地进行着先锋的探索。
而有关《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的研究则主要是对两部小说分别进行文本内容,叙事手法以及艺术特色的研究,也有少数将两部小说进行比较研究的,但是主要集中在两部小说的叙事策略的研究上,还有的是将两部小说分别与外国小说进行比较研究的,而更多的是将两部小说放入转型研究论题中进行分析。
国外:
由于本人资料有限,无法获得国外的研究资料,在此就不详说。
3、已有的基础:
详读了两部小说,并扩充阅读了余华的其他小说。
查找并阅读了大量与两部小说和余华创作转型的有关的资料研究。
将这些资料分类整合以方便论文写作。
4、主要参考文献(至少20部以上,而且必须规范化填写):
[1][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2][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3]王斌,[J].当代作家评论,1988,(4).
[4]———致友人书[J].作家, 1992,(5).
[5]——《许三观卖血记》精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
[6]史莉娟,——2009年余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