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4
文档名称:

高中地理全册说课稿【高中地理教师招聘必备】.doc

格式:doc   页数:1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高中地理全册说课稿【高中地理教师招聘必备】.doc

上传人:3346389411 2013/3/2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地理全册说课稿【高中地理教师招聘必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全球性大气环流第一课时三圈环流 2
高一地理《》说课稿 6
《大气环流》说课稿 9
“河流地貌的发育”说课稿 13
《常见的天气系统》说课稿 20
《大气的运动》说课稿 24
《地球的伙伴—月球》说课稿 27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 3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第二课时说课稿 40
《气候类型》说课稿 46
《人口的合理容量》说课 53
《月球》说课稿 60
《月球》说课稿 66
《中国的区域差异·台湾省》说课稿 73
《专题7 地貌》说课稿 77
说课:大气环境保护 86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97
地震灾害及其防御说课稿 - 100 -
高一地理(高三) - 102 -
环境问题下我该怎么做? - 105 -
全球气候变化(说课稿) - 109 -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说课稿 - 117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 - 124 -
说课课题:
全球性大气环流第一课时三圈环流
课题选自: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地理上册》
第二单元第四节全球性大气环流
王玮丽温州第二十一中学
一、教材分析
1、单元教材分析
2、本课教材分析
——承上启下的知识点
大气运动→全球性大气环流→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
(2)能力训练点: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3)德育渗透点: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学以致用解释生活中的地理。
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和分析
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移动的过程。
难点:三维空间中高空和近地面风向的联系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一)说学生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是历史与社会,很少接触地理概念,基础教差,再加上高一学生还没有涉及立体几何的知识,在空间想象能力上较欠缺,因此在教学时要化繁为简,制造假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便于学生的理解,再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效果会更好。
(二)说教法

假设一个条件回顾总结、得出结论单圈环流
假设二个条件分析得出结论二三圈环流
假设三个条件分析得出结论三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 通过板图、多媒体、FLASH动画、侧视图、立体图等方式多角度的突破三圈环流中的难点
(三)说学法
1. 探究式学习
过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目的: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科学的价值观、科学方法。
、课堂模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学程序设计和学法指导
(由大气运动导入)

①假设一个条件:
地表是均一的、不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单圈环流
0º
0º
90ºN
赤道、两极受热不均热力环流单圈闭合环流
(冷)
(热)

②假设二个条件:
地表是均一的、考虑自转、不考虑公转(直射赤道) 三圈环流
赤道、两极受热不均+ 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0º 30ºN 60ºN 90ºN
思考:知识拓展,提出问题
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机制有何差异?
(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
?
归纳:掌握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方法
气压带形成成因:热力成因(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动力成因(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
:相间分布,且南北对称
: 北半球:3撇;箭头指向低压
南半球:3捺;箭头指向低压
:低气压:气流上升、阴天多雨
高气压:气流下沉、干燥少雨
巩固练习1。2。3
③假设三个条件:
地表是均一的、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地表热量收支的改变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季节移动同一地区不同季节天气与气候不同
设问: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吗?地表不均匀又会产生什么后果?
④条件更换为: (过渡)
地表是不均一的、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表不均:考虑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假设一个条件:
地表是均一的、不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单圈环流
假设二个条件:
地表是均一的、考虑自转、不考虑公转(直射赤道) 三圈环流
(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假设三个条件:
地表是均一的、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气压带和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