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土木工程专业
(本科)
同济大学
二0一一年五月
目录
零总体思路 1
一培养目标 3
二培养标准 4
1 知识体系标准 4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4
自然科学知识 4
工具性知识 4
专业知识 4
社会发展和相关领域科学知识 5
2 能力体系标准 5
获取知识和继续学习能力 5
应用知识能力 5
工程实践能力 5
开拓创新能力 5
交流、合作与竞争能力 5
组织协调能力 6
国际视野 6
3 人格体系标准 6
人文素质 6
科学素质 6
工程素质 6
三标准实现 7
1 知识体系重构 7
2 专业实践体系重构 8
实验 9
实习 9
设计 10
3 标准实现方式 11
4 标准实现矩阵 12
四基本教学条件 13
1 师资队伍 15
2 教材 15
3 图书资料 15
4 实验室 15
5 企业学习基地 16
6 学校政策支持 16
7 学校经费支持 16
五培养方案 18
1 学制 18
2 本专业培养规格 18
知识 18
能力 18
素质 19
3 主干学科 19
4 主要课程 19
5 主要实践环节 19
6 毕业与授予学位 19
7 教学安排 19
8 学时、学分汇总 19
9 选课有关说明 20
课程性质代号 20
各类课程要求 20
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20
创新实践要求 21
其它选课规定 21
10 课程设置 21
六企业培养方案 22
1 培养目标 22
2 培养标准 22
3 培养计划 23
培养内容 23
培养方式 23
企业培养时间 23
4 企业培养实施过程 25
认识实习 25
社会实习 25
课程设计 25
生产实习 26
毕业实习 26
毕业设计 26
5 企业条件 26
6 师资队伍 27
校内导师 27
企业导师 27
7 考核内容和方式 27
8 纪律、考勤与安全 28
七质量保证体系 29
附录1面向未来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改革探索 33
附录2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课程设置 45
附录3-A毕业实习方案 54
附录3-B联合毕业设计方案 57
附录3-B-A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美国AUBURN UNIVERSITY2010年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方案 61
附录3-B-B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美国AUBURN UNIVERSITY2010年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申请表 6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层次)
零总体思路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自1914年创立以来,始终十分重视并身体力行“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精英人才培养;近100年来,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但是在新世纪,我国工程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即工程教育界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为国家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就土木工程学科而言,尽管已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未来建筑业的发展给土木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土木工程师的培养普遍存在以下问题:⑴土木工程师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规划过程中很难参与决策;⑵在工程决策、设计和建设阶段,土木工程师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对环境和工程整个生命周期的重要性;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土木工程师大都愿意做简单重复的劳动,缺乏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难以逐步提升;⑷知识更新、知识创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不强;⑸学生毕业—就业—企业成长的过程长,彼此之间存在脱节现象;相对应的,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之间的人力资源没有得到相互利用与发挥;⑹与机械、电子等行业相比,土木工程师的国际化程度不够。
因此,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把人文精神、科学素养、技术能力、工程素养、领导才能、活动能力、创新潜质等融合在一起,培养能够针对不同工程或社会问题制定最佳规划、设计和建设方案,并负责实施的卓越土木工程人才。
针对于此,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科的总体办学思想与理念是:
⑴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必须满足社会需求和国家战略需求。注重专业基础教学与行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和谐统一;注重专业基础教学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培养的相互促进。
⑵采用思维方式培养,专业知识传授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