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6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镜花水月 2018/9/13 文件大小:6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爱这土地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理解本诗深沉的爱国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
 艾ài青;
嘶sī哑yǎ:声音沙哑。
汹涌:水猛烈地向上或向前翻滚。
激怒: jīnù发怒,受刺激而发怒。 
温柔:wēnróu温和柔顺。
腐烂:fǔlàn指物质由于长期经受风雨或细菌的侵害而败坏。
姹紫嫣红: chà zǐ yān hóng姹:美丽;嫣:美好,鲜艳。形容各种花卉娇艳、美丽。(附文)
一泻千里:( yí xiè qiān lǐ ) 泻:水往下直流。一泻千里: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同“一泻万里”。(附文)
课文朗读:
我爱这土地(深沉)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痛苦)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悲愤)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柔和)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低缓、沉重)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深沉)
课文导语: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英国思想家培根也说过:“读诗使人聪慧。”从今天起,我们就要一起经历一次神奇而激动人心的诗歌之旅。这一节课,就让我们通过艾青的一首诗《我爱这土地》先来感受一下现代诗歌的魅力。
常识(分发)
艾青(1910—1996),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1935年出狱,翌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感情,泥土气息浓郁,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他在遍地抗日烽火中深切地感染到时代的精神,汲取了诗情,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诗作倾诉着民族的苦难,歌颂了祖国的战斗,渗透着时代气氛,笔触雄浑,气势壮阔,情调奋发昂扬,这是到了延安以后,创作风格所起的明显变化。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负责行政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艾青任《人民文学》副主编、全国文联委员等职。著有诗集《宝石的红星》《黑鳗》《春天》《海岬上》。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20年。直到1976年重又执笔,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出访了欧、美和亚洲的不少国家。创作有诗集《彩色的诗》《域外集》,出版了《艾青叙事诗选》《艾青抒情诗选》,以及多种版本的《艾青诗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