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浅议歌唱中的“字正腔圆”.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议歌唱中的“字正腔圆”.doc

上传人:tiros009 2018/9/13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议歌唱中的“字正腔圆”.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议歌唱中的“字正腔圆”
古语有云:“一字不正如钝刀***。”此话虽有些夸张,却说明了民族声乐中语言高度准确的重要性。在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中,首先要使观众清晰无误地听清歌唱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词直至整首作品或唱段。中国传统的说法称之为“字正腔圆”。而“依字行腔”或“腔随字走”“字领腔行”又是“字正腔圆”的重要表现的阐释与步骤。所谓“正”,是指“表意正、声调正、读音正、节奏正”;所谓“圆”是指“旋律流畅、形象鲜明、刻画细致、词曲扣准”。“字正腔圆”往往形容歌者的演唱技巧、水平的精湛和高超。

一、字正
何为“字正”呢?从逻辑上讲,正的对立面是不正,是歪、斜、曲、倾等。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是指音准。从语音概念来谈,字正是指字音是否准确,轻声、重音等是否合乎语言规律等;从歌唱艺术的要求来看,字音准确是起码的要求。因此,说得“准”是第一要素。如歌曲《三峡情》(谱例1),在演唱这首歌时,语言准确清楚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把“云、羊群、三峡的雨、三峡的船”等唱准确,把三峡的画面通过演唱者清晰的语言、优美的歌声传达给听众,使听众通过演唱者的歌声再结合被演唱者调动起来的想象,仿佛看到了美丽壮观的三峡景象。
谱例1《三峡情》


第二,是虚词、衬词、助词的力度协调。歌唱艺术与日常生活中的讲话有着本质的不同,要求要高出许多,一般来讲,虚词、助词等应轻轻带过,例如歌曲《再见了,大别山》中“慈祥的大嫂呀”中的“呀”,再比如《三峡情》中诉说部分“三峡情呦,三峡雨哟”中的“呦”,就是轻轻带过。当然,在歌唱中也有例外的,如川南民歌《槐花几时开》形象地刻画怀春少女时,不直接说这个姑娘如何爱着并思念着一个小伙子,只是失神地唱着:“高高山上呦,一树――槐呦喂,手把栏杆――啥,望郎――来――呦喂。”歌中巧妙地运用“哟、喂、啥”等衬字,不仅非常口语化,而且是在母音突出表现部分,但在后面“娘问女儿呦”中的“呦”就又是带过。因此,虚词、衬词在作品实践中往往视情况而定,做好力度、速度、强弱处理。
第三,重点字和重点音的力度协调。即是指要把每句的中心意思通过语气的徐疾、起伏,关键字词的重点字和重点音,歌唱语言的子音、母音的宽松有度、虚实得当的程度表现充分,即要准确、恰当。例如歌曲《大黄河》中有相当多的虚词,如
“呦”,还有“垂呀宇宙”中的“宙(zhou)”归韵也为“噢(ou)”,都在强拍的高音上,既属于重点字也属于重点音,都是在重点音上呈示给听众的。
第四,在演唱民族声乐作品时,演唱者要认真体会角色,深入挖掘内心情感,捕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通过歌唱的声音来创造意境、塑造形象、刻画人物鲜明的性格、抒发情感,尽可能追求那种“字里传情、字里绘形”的境界,即声音的造型性,使听者闻其声就能在眼前浮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引发共鸣,发挥歌唱语言艺术的功能和魅力。如民歌《龙船调》描述了怀春少女思念情郎的场面。其中“妹娃子要过河,是哪个――来推我么”一句,就不能只就字面意思简单或生硬地去唱,演唱者应是既多情、热情又略带羞涩,既纯情妩媚又略有矜持之美,在声音刻画上也不可过。总之,倘若在表演中不能充分理解含义,就很难通过表演和声音准确塑造人物特点,也会影响艺术效果。

二、腔圆
“腔圆”就是在字正的前提下,曲调要顺畅、完整、准确、圆满,行腔圆润流畅,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