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儿童晕厥诊断指南.pptx

格式:pptx   大小:795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儿童晕厥诊断指南.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18/9/13 文件大小:7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儿童晕厥诊断指南.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晕厥概念
晕厥为儿童时期的常见急症,系脑供血骤
然减少或停止而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常
伴有肌张力丧失而不能维持一定的体位。
眩晕
昏迷
流行病学
20%一25%的男孩和40%一50%的女孩至少经历过一次晕厥
晕厥发病的两个年龄高峰分别为15岁左右和60岁以后
在所有晕厥病例中,70%有反复晕厥发作的病史
晕厥病因分类
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
血管迷走性晕厥 vvs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POTS
直立性低血压 OH
境遇性晕厥
心源性晕厥
不明原因晕厥
非晕厥病因分类
神经源性疾病:癫痫、发作性睡病、帕金森病
代谢性疾病:低血糖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
心理性疾病:癔症
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机制 自主神经调节失衡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直立姿势精细的自主适应,从而减少由于体位的大幅度变化所导致的脑灌注压和血管内容量的改变。
从仰卧到直立的体位改变时,约有300ml--800ml的血液由胸腔流向四肢,立刻会导致心室充盈量和平均动脉血压的下降。
为适应这变化,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反射性的减少脑血管运动中枢的传入信号,使机体儿茶酚***分泌增多,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脑血管自动调节保证脑血流供应。
一般来说,正常成年人收缩压下降小于70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小于40mmHg时,并不会产生明显症状
当外周静脉血液回流突然减少时,左室充盈量下降,心脏收缩力相应增加,通过牵拉、心脏快速的收缩或扩张,刺激位于左心室下壁和后壁的机械感受器,导致从无髓鞘C纤维到位于延髓的血管运动中枢的神经冲动发放增加,结果大脑误认为是高血压等病理情况,由此使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而交感神经活性减弱,导致矛盾性心动过缓和(或)低血压,引起晕厥。
这类机械感受器分布全身,例如:膀胱、直肠、子宫、食管、肺等。当刺激这些机械感受器时,就会产生类似反应
临床诊断思路
首先确定患儿是否为晕厥
如在晕厥发作前往往存在某些诱因,如持久站立、精神紧张、清晨起床后等,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景如在大、小便、咳嗽时出现意识丧失,往往提示患儿为晕厥发作。
另外在意识丧失前如有先兆,如头晕、恶心、多汗等,也提示患儿为晕厥发作。
如果意识丧失时间>5 min,发作后患儿存在定向障碍、意识恢复缓慢、发作同时伴有肢体动作或肌张力改变,往往提示为惊厥发作而非晕厥发作,尤其是如果肢体动作呈节律性,往往提示患儿为惊厥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