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蒜间作套种秋葵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大蒜间作套种秋葵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内容简介:
摘要:
针对山东省秋葵纯作比较效益低、自然条件限制大蒜-秋葵一年两熟等问题,提出了大蒜、秋葵间作套种的种植模式,并阐述了大蒜、秋葵间作套种增产增收机理、基本条件、基本原则和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
黄秋葵;大蒜;间作套种
论文格式论文范文毕业论文
摘要:
针对山东省秋葵纯作比较效益低、自然条件限制大蒜-秋葵一年两熟等问题,提出了大蒜、秋葵间作套种的种植模式,并阐述了大蒜、秋葵间作套种增产增收机理、基本条件、基本原则和配套栽培技术。
关键词:
黄秋葵;大蒜;间作套种 1大蒜秋葵间作套种增产增收机理
,土地闲置时间从11月到翌年4月长达半年之久,白白浪费了秋葵田闲置时间的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秋葵田
5、
6、 7三个月份的绿叶面积仍然很小,光照资源的浪费更加严重。在冬、春两季套种小麦或早熟的瓜菜,使农田四季都有绿叶覆盖,可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靠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上农产品的产出量。研究表明,窄行小棵密植,秋葵田封行,平面采光的秋葵群体,通风透光不良,光合的适宜叶面积系数仅为3左右;宽行大棵稀植,秋葵田不封行,立体采光的秋葵群体,光合的适宜叶面积系数可提高到
~
;行距放大到
m的大蒜套秋葵,自然株高达到
m左右,秋葵田叶面积系数达到
,仍然通风透光良好。可见,在高肥水间套秋葵田,扩大秋葵行距,不仅有利于增加间套大蒜的占地面积,提高大蒜的单产,而且有利于塑造秋葵高光效群体,大幅度提高秋葵单产。
,既可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靠天敌控制害虫;又可利用作物分泌的刺激性气味或毒性,驱虫防病,使蚜虫趋避,减轻秋葵枯、黄萎病。
,秋葵与大蒜间套作,每公顷可产鲜蒜49 500~67 500 kg,秋葵嫩荚12 000~19 500 kg,经济效益达纯作秋葵的3倍以上。可见,发展大蒜间套作秋葵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2间作套种的基本条件
1土壤条件套作秋葵田,要求土质肥沃,耕层土壤含有机质1%以上,%,速效氮40 mgkg、速效磷15 mgkg、速效钾80 mgkg以上,%以下。
2水利条件旱可浇,涝可排。尤其大蒜与秋葵共生期的
4、5月份和秋葵需水高峰期的
7、8月份,必须确保供水。
3技术条件加强技术培训,使广大菜农普遍掌握大蒜秋葵套作的配套栽培技术。 3间作套种的基本原则
,必须实行轮作才能预防连作病虫害。建议各地农民掌握4~5种大蒜与秋葵间套作的技术,实行4~5年一个周期的轮作制度。
、效益好的土地利用方式,但高产高效必须以高投入为保证。
。因此在大蒜、秋葵共生期,栽培措施应兼顾大蒜与秋葵,不可顾此失彼。
、秋葵共生期间发生病虫害时,必须选用毒性差、残效期短的农药防治。不可喷施毒性大、残效期长的农药,以免造成间套作物残留大量农药,危及消费者的健康。
、学、研相结合,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开发组织,产前提供技术培训、良种及保护地栽培的物质,产中加强技术指导,产后解决大蒜和秋葵的销售问题。只有解决好农民的后顾之忧,秋葵田套作高效高产栽培才能健康发展。 4蒜套秋葵配套栽培技术蒜套秋葵栽培技术必须立足于一个“早”字,创造秋葵适时早播种、早移栽的基础条件。在栽培管理上,突出抢、管,促进早腾茬,促秋葵早发、早熟,为下茬蒜适时种植创造条件。选择适宜大蒜、秋葵的种植方式,栽培管理都应围绕大蒜、秋葵两季早熟、优质高产的要求,采取相应的配套技术。
,增施肥料选用有机质较高、土层深厚、平坦、保水条件好的土地种植。前茬作物收后,及时进行翻耕晒垄,熟化土壤,整平耙细。在施肥上掌握以积肥为主,施足有机肥,要求秋葵基肥在种蒜时一次施足。
、秋葵品种大蒜选用苍山蒜、金乡红皮等;秋葵选用中早熟品种。
、秋葵兼顾的原则,适当推迟大蒜播期至10月15日前后,随拔秋葵随整地,掌握5 m地温15~16℃播种、13~14℃出苗,提高栽种质量,造足墒,施足肥,以工补迟,“促”字当头,促晚苗赶早苗,增强越冬抗寒能力。为了促进早出苗,亦可推广一膜两用,大蒜播后平覆膜。
4.
,确保全苗增加田间持水量,划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