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840122949 2018/9/15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反思
文章来
源初中教师网 w 9
1 在《雷鸣电闪波尔卡》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听、想、创造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能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处处引导学生参与、体验、探索。
在教学一开始,教师设计的听音游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激起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愿望,在此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创造想象:即兴发挥创造打击乐器的不同打法。学生在探索中不仅认识了打击乐器,同时也知道了各种打击乐器的不同音色及其丰富的表现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会听并理解音乐——是审美修养的基本标志之一”依据这一思想在欣赏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时,教师有意不说出曲名,而是让学生自己听乐曲并给乐曲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并说出理由。学生在认真听完乐曲后,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起名为《暴风雨之夜》,因为他听到了打雷的声音,就像暴风雨即将来临。有的起名为《暴风雨交响曲》因为他听出了雷鸣电闪,刮风下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还有的起名为《暴雨雷鸣跳起舞》因为他除了听到电闪雷鸣外,好像还听到有人在跳舞的声音……真没有想到,学生竟有如此精彩的回答。从学生们的回答中不难看出许多同学在初听乐曲后,对乐曲都有所感悟,但还不够深刻、具体。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回忆刚听过的乐曲中用了哪些打击乐器?有意激起学生的听觉记忆。2、你是否也能尝试用打击乐器创造自然界的音响。听到问题学生纷纷回忆刚听过的乐曲,并争先回答:“鼓、锣、镲……”等,兴趣极高,听到第二个问题后,课堂更加活跃了,学生有的用双响桶模仿屋檐上下落的雨点声,有的用大镲相互磨嚓模仿出远处滚滚的雷声,有的干脆就用嘴巴模仿呼呼的风声,还有的……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各展才能,尽情的创造着大自然的音响。
苏霍姆林斯基在《美育和美的创造》这一篇文章
中写道:“美的感受和美的创造之间的相互联系,在审美素养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审美教育既是认识过程也是情感过程,每个人都能感受大自然的美,音乐的旋律美,语言美,而这种感受则有赖于他的积极行动,所谓积极行动是指可以感受、创造和评价美的那些劳动和创造,思想和情感。”以上活动不正是这一理念的体现吗。
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对乐曲有进一步的理解,理解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会学生从审美的角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