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屈原《离骚》(节选)解读中国的文人几乎有一个通病,这就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当他们的人生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之时,他们想的是如何施展自己的抱负,大济天下苍生。对人生采取的是积极的进取态度;而当他们的人生频遭挫折、陷于困顿之时,他们想的是如何保全自己的清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对人生采取的是消极的逃避态度。这方面最典型的要数李白了。但屈原是个例外。首先,作为文人,屈原在他的政治抱负未能充分施展,却屡屡遭到无耻小人的妒忌和排挤的困顿之时,他想的是如何“独善其身”。这个意思在《离骚》节选的这一部分表现得相当充分。面对“众女疾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俯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怅郁悒余诧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的小人当道、纲常毁乱、流言盛行的黑暗的社会现实,他直接表明了自己“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的素志。尽管自己将要面临的是“流亡”的处境,但是绝不与世俗小人同流合污,不与他们“异道相安”,并且以“前圣之所厚”来安慰自己。而他在“修吾初服”即注重自己的衣着打扮方面的追求,则可以看作是“独善其身”的一种间接的曲折的反映。“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在亲近“芰荷”“芙蓉”“高冠”“长佩”等美好事物的同时,诗人厌弃尘俗、洁身自好的志向也间接反映了出来。其次,作为一个爱国主义的伟大诗人,屈原在他“穷”即“困顿”之时,也能充分考虑到楚国的命运和百姓的生活。也就是说,屈原不仅“穷则独善其身”,而且“穷则兼济天下”。在《离骚》节选的这一部分,他也曾“太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