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知识点总结.doc

格式:doc   大小:45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知识点总结.doc

上传人:762357237 2018/9/16 文件大小:4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知识点总结.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绪论微生物是所有形态微小的单细胞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界、门、纲、目、科、属、种、变种、型、株命名依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生态特征、血清化反应、细胞成分、红外吸收光谱、GC含量、DNA杂交、DNA-RNA杂交、16SRNA碱基顺序分析等二名法: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姓)+现定人姓+定名年分Pseudomonasaeruginosa(schrocter)Migula1920铜绿假单细胞学名=属名+种名+菌株(用字母、符号等字形表示)=属名+sp.(orspp)微生物特征:个体积小,比表面积大,结构简单代谢活跃,类型多样防止迅速,容易变异抗逆性强,休眠期长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分布广泛,分类界级宽微生物的重要性:环境、能源降解、转化、、、感性认识阶段(史前段)8000年前---1676年细菌冶金、制曲酿酒二、形态学发展阶段(初创段)1676---1861列文虎克(Leeuwenhoek)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细小生物三、生理学发展阶段(奠基期)1861---1897帕斯特、可科赫Pasteur\koch特点:建立一系列研究微生物所必须的独特方法借助了良好的研究方法,开创了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把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了生理学研究科赫法则:在患病动物中存在可疑病有机体,而健康动物没有。可疑有机体在纯培养中生长纯培养中可疑有机体细胞能引起健康动物发病可疑有机体再次分离,并且和最初分离有机体一样四、发展期(生化时期)1897---1953Buchner特点:进入微生物生化研究水平应用微生物的分支学科更为扩大开始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五、分子生物发展阶段(成熟期)1953---今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环境与微生物间相互关系与作用规律的学科,尤其着重与研究微生物活动对人类环境所产生的有意与有害影响,它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巴斯德的贡献:1、最后推翻了自然发生说,是将微生物学正式发展成为一门学科的独特方法。2、发现了厌氧微生物和厌氧过程——发酵3、发现了牛痘疫苗、狂犬疫苗4、发明了巴氏消毒法罗伯特·科赫的贡献建立了疫苗细菌说首创了细菌染色体首创了细菌的纯培养——固体培养基提出了著名的科赫法则病毒形态和特征形态:动物病毒形态有球形、卵圆形、砖型等植物病毒形态有杆状、丝状和球状噬菌体病毒形态有蝌蚪状和丝状特征:超显微无细胞结构不是二分裂繁殖专性活细胞寄生病毒的分类根据专性寄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真菌病毒根据核酸类型:DNA病毒、RNA病毒病毒的组成和结构组装:蛋白质、核酸衣壳粒(排列组合)蛋白质衣壳+核酸内芯=病毒粒子磷脂+胆固醇+多糖(决定病毒的抗原性)——被膜(囊膜)由于衣壳粒的排列不同,使病毒有三种对称性构型:立体对称型:腺病毒、疱疹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螺旋对称型:烟花草叶病毒、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复合对称型: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病毒的繁殖过程吸附、侵入、复制、聚集、释放病毒的溶源性毒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引起属猪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当他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