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各市、县(区)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江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此件主动公开)
江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2014-2020年)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法治江西建设的重要手段,对增强社会成员诚信意识,营造优良的信用环境,提升江西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和《中央文明委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江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规划期为2014-2020年。
一、发展思路
(一)发展现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分地区、部门和单位积极探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初步进展。省政府建立了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一些部门成立了信用协调机构,部门之间搭建了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省政府出台了《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江西省公共信用信息归集和使用暂行办法》,一些部门制定了行业信用信息采集、整合、审核、管理和使用办法,为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部分部门依托
“金保”、“金信”、“金税”、“金质”等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诚信档案、“黑名单”制度,推行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管理;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深入推进,实现了信贷信用信息共享,为防范信贷风险、促进经济金融健康发展和改善社会信用环境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尽管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不协调、不适应的矛盾仍然突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信息平台尚未建成,社会成员信用记录严重缺失,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为主的相关法规制度尚不健全,守信激励不足,失信成本偏低;信用服务市场发展缓慢,信用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机制缺失;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偏低,履约践诺、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偷逃骗税、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政务诚信度、司法公信度离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的差距。
(二)面临形势。
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就全面推进法治江西建设作出部署,明确要求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我省正处于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关键时期,面临加快发展与加速转型的双重任务。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扩大信息消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前提;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更好地吸引和集聚人才、资本,提升综合竞争力的现实需要;是增加社会诚信,促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保障社会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
(三)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
全面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扎实推进法治江西建设,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四大领域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为基础支撑,以加强诚信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构建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为重要手段,加快行业信用建设、地方信用建设和规范发展信用服务市场,以人为本,全面建设信用江西,推动全社会诚信意识和诚信水平显著提高,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充分发挥政府在组织协调、规划引导、示范带动、市场监管和宣传教育等方面的作用,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建设诚信文化,培育和监管信用服务市场。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协调并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健全法制、规范发展。逐步建立健全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体系,加强信用信息采集、整合、记录、建档、共享、公布和使用等全过程管理。积极培育和规范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推广信用产品的广泛应用,切实维护信用信息安全和信用信息主体合法权益。
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按照国家部署,结合江西实际,统筹规划,明确发展思路、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立足现实条件,由易及难,由点到面,逐步整合,形成体系。
重点突破、共建共享。围绕发展需要选择重点领域和典型地区率先开展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