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行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177-01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对2002年6月~2012年5月行剖宫产术时,合并子宫肌瘤行肌瘤剔除术162例患者与正常剖宫产术患者162例进行比较,观察比较两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产褥病率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h出血量、产褥病率、产后5d恶露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结论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是可行的,减少患者再次手术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减少再次手术并发症的出现。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妊娠合并症, %~%。近年来由于晚婚、高龄分娩的增多,B超技术的提高及剖宫产率的上升, 剖宫产术中遇到并发子宫肌瘤也增多。在剖宫产时,是否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目前意见尚未统一。现对本院16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2年6月~2012年5月间住院分娩孕妇14354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412例,%,其中妊娠前发现108例,妊娠期发现180例,剖宫产术中发现124例。412例中经阴道分娩40例,自然分娩37例,产钳助产3例,剖宫产372例,其中70例因肌瘤位于宫颈、子宫角部或阔韧带以及技术等因素未行肌瘤剔除术,302例行剖宫产+子宫肌瘤剔除术,选取其中资料详实的162例作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单纯行剖宫产者162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无内外科合并症,年龄和孕周分布无统计学差异(
p>)。
,同时行术前B超检查,了解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数目、类型及与胎盘、胎儿的关系。备血,作好子宫切除的准备。做好医患沟通,其主要内容是必要时切除子宫。
,胎儿、胎盘娩出后,除粘膜下肌瘤先行肌瘤剔除外,其余均为缝合子宫切口后行肌瘤剔除术。将子宫提到腹壁切口外, 先在肌瘤的四周注射缩宫素20U,加强局部收缩减少出血,用止血带将子宫峡部扎住,阻断来自子宫动脉对宫体的血液供应。从扎紧止血带开始计时,直到最后一个肌瘤切口缝毕后放松止血带。在瘤体上纵形切口直达瘤核,钝性分离将瘤体剥出, 由于妊娠假包膜间界限不清,必要时行锐性分离,及时止血,直到子宫肌瘤剜出。必要时可将多余的组织剪去,创口创面分层间断错开缝合瘤腔,不要留有死腔,尽量不穿透子宫内膜,浆肌层用吸收线连续缝合包埋粗糙面,以防术后组织粘连。黏膜下肌瘤的手术方法是在缝合子宫切口之时先缝合切口两侧顶端各两针, 暴露肌瘤,沿蒂部的基底部楔形切除,创面用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彻底止血。多发性肌瘤根据肌瘤位置、大小,尽量从同一切口内取出多个肌瘤减少出血。松开止血带, 有针眼处渗血,不必反复缝扎,可用止血纱布压迫止血。术后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缩宫素促子宫收缩与单纯剖宫产术相同。
、术后2h出血量、手术时间、产后5天恶露量和产褥病率(产后6天内,每日测体温4次,其中2次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