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中华瑰宝之膏药篇.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华瑰宝之膏药篇.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8/9/25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华瑰宝之膏药篇.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华瑰宝之膏药篇
铂晨生物
膏药为祖国医学四大剂型丸、散、膏、丹之一,系指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铅丹)或官粉(铅粉)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褙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制剂。不仅能治疗外科疾患,对全身性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因疗效确切、价廉、方便,历来受到劳动人民的重视和广泛应用。
1、膏药的历史沿革
膏药的应用早在《内经》中就已有了记载,如‘灵枢>中有“发于腋下,赤坚者日米疽,砭之,涂以豕膏”,所谓豕膏便是猪脂。1962年在甘肃武威县汉滩坡发掘的简牍,其内有治疗“百病膏药方”和“妇人膏药方”; 东汉张仲景在其名著《伤寒杂病论》中有“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葛洪的《肘后方》、西晋的《崔化方》、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王涛的《外台秘要》、宋代的《太平圣惠方》以及《和剂局方》、《外科经验全书》等均有猪脂膏和黑膏药的论述。从其记载来看,猪脂膏这一类膏药在南北朝时期已经盛行。而黑膏药的出现与黄丹有着密切的联系。《神龙本草经》中已有黄丹的记载,称之为铅丹。西晋的<崔化方》中有关乌膏的记载,按其制作方法来说当是黑膏药无疑,这是黑膏药的最早记载。唐初黑膏药已经应用,,并由不完全发展到完全,药味也逐渐增多。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膏药的方剂、用法等记载颇详。清朝则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论述膏药的专著一一吴师机的《理瀹骈文》,书中几乎把一切能见闻的病都用膏药治疗;而且在原著中详细的论述了膏药的治病原理,指出了膏药的应用方法和配制方法。。解放后,1962年王光清编著出版的《中国膏药学》一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详载传统黑膏药的分类、制法、功效等。各论列举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常用膏药,记录其主治、组成、制法、用法等,于1981年修订再版。
2、传统膏药的分类
外用膏药在历史上分类很多,到目前没有一统一分类方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只将膏药简单分为黑膏药和白膏药。明朱棣《普济方》,列举各种治疗外科痈疽疮疖、金创折疡膏药,
初步显示出分类轮廓。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里将薄贴(古代膏药称谓薄贴)分为治表治里两类。而膏药专著《理瀹骈文》一书,不言膏药分类,却以三焦、五脏、六腑、经络为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纲,汗、吐、下、和、温、清、消、补为法来辨证论治。但根据其用药,基本上可分为寒凉膏和温热膏。而解放后轻工业部所编《中药成药配制经验介绍》则根据膏药基质成分的不同将膏药分为黑膏药、自膏药、油膏药、胶膏药、松香膏药等。贾维诚所编《膏药方集》分膏药处方为外科、内科、妇科、小儿科四类。《中国膏药学》一书根据膏药的临床应用分为痈疽、疔疮、瘰疬、皮肤、臁疮、外伤、关节风湿、烧烫伤、冻疮、生肌收敛、眼耳鼻喉等以及其他杂症各章,亦无完整分类。但综上可以看出膏药分类可从其功用、基质成分、温热性来分,亦可从其所用被衬物分为布膏药、纸膏药、狗皮膏药等。
3、膏药的制备

包括准备器材和药品,由于传统膏药都是手工作坊制作,所以制作器材简单,包括称量工具、粉碎过滤筛选工具、搅拌器燃料炉灶等。药品主要有油料、黄丹、药物,油料可用胡麻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和桐油,其中香油最好;黄丹又名东丹、漳丹、红丹、铅丹等,其化学成分主要是四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