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的质控方法探讨
【摘要】通过对萘替芬酮康唑的含量、适用性、有关物质、耐用性等质控方法进行讨论和阐述,探讨了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的质量检验方法及相应检测要求,旨在为该药品的相关质控提供参考,并为实际生产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质控方法;检测
doi:.1004-7484(x).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44-02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为盐酸萘替芬(1%)和酮康唑(%)复合制剂,该药品可以破坏真菌细胞膜结构,已达到杀菌作用,且毒副反应小,治疗皮肤真菌病效果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然而,该药在执行试行标准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作者对萘替芬酮康唑的质量监测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报道如下。
1 萘替芬酮康唑原试行质控方法的缺陷
当前国内在对萘替芬酮康唑进行药品质量检测的环节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由于试行标准的流动相组成通常采用乙腈-水-三乙胺(150B100B2)的方法进行质量检验,而乙腈价格较高,且分析时间长,因此造成该种质控方法成本较高。此外,检测中使用的三乙胺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流动相的强碱性很容易导致以硅胶为基底的ODS柱的硅球受到破坏,造成色谱柱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且色相的保留时间不稳定。该检测方法对色谱柱的要求相当高,因此在国产色谱柱上进行检测时,主峰与杂质的基线难以保证分离,且容易出现色谱峰拖尾钝化的现象。
2 萘替芬酮康唑现行质控方法
对萘替芬酮康唑进行的质控试验,其宗旨在于对盐酸萘替芬、酮康唑的含量、系统适用性、耐用性、有关物质等进行测定。
盐酸萘替芬、酮康唑含量测定
对原有色谱条件测定法的改良考虑到盐酸萘替芬在甲醇中的溶解度比乙醇高,且乙醇配制的供试液溶剂峰十分明显,色谱图不如甲醇配制的色谱图整洁,故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良,使用甲醇配制样品。仪器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V-2201紫外分光光度计、SPD-10M型紫外检测器。
仪器和试剂乙腈、甲醇、冰乙酸、乙酸铵、三乙胺、蒸馏水,盐酸萘替芬对照品(%)、盐酸萘替芬原料及其软膏,内标物6B40(%,HPLC)。
外标测定方法原试行的检测通常用内标法计算峰面积。由于内标物的保留值、测定波长处的吸收强度和溶解性均需要与被测物有相容性,此外,内标物在合成及纯化过程中,有时色谱纯度难以保证,在色谱图上表现为萘替芬的主峰前面有不必要的杂质峰存在,干扰其测定结果,故决定进行改良,采用外标法[2]。使用外标法改良后检测方法如下:取对照品溶液,准确吸取一定数量、不同刻度的样品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再从盐酸萘替芬对照品贮备液中分别加入一定浓度的溶液,即得盐酸萘替芬对照品系列工作液。之后以峰面积计算各样品溶液中盐酸萘替芬、酮康唑含量,得出结果。
内标测定方法经实验研究并结合碱性药物峰序变动区规律发现,原试行标准出现缺陷的最大原因是流动相碱性太强,±,就能延长盐酸萘替芬的保留时间,并延长色谱柱的使用寿命。再有,可在原流动相中引入甲醇-乙酸缓冲盐体系(70B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