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
随着社会进步及发展,高校学生思政工作必须进行全面更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从制约高校学生思政工作的各种问题来看,做好思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增强其实效性。该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现状,提出了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基本途径,从而跟好的与时俱进,更好的提高大学的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当前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既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提出的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现
对环境适应能力差。从中学进入大学,多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调适,基本上能适应新的环境。但也有一些学生完成这个转变时间过长,甚至少数学生不能顺利完成这个转变,适应不了新的环境。面对新的学校、新的同学难以应对较为复杂的大学人际关系,能力稚弱的他们难以适应大学这个“小社会”。
功利性强、判别能力弱。大学生人生阅历浅,为人经验不足,情绪波动大,易受各方面因素影响,部分同学感到空虚、郁闷、迷茫,信仰不集中、不清晰,出现了理想信仰淡化、懒惰散漫的现象。在追求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易出现偏功利、偏个人利益的短视行为。对新事物的把握有时缺乏理性,个别学生认识模糊。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化,就业压力加大,他们表现出一定程度上的焦虑,效益观念、功利主义思想加强,学习中奉行
“为学而用”,择业时追求“金钱至上”。许多同学目光短浅,忽视了道德修养的提高,追求短期效益,过多考虑地理位置、工资、福利等因素,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期望值高、心理素质及独立自主精神弱。有的大学生缺乏对事物的理智分析,对大学生活期望值过高,心理素质弱,承受能力较差,这种现象不但在低年级有,在高年级也存在,表现在学习、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上,一旦遇到问题、碰到困难他们就会表现出惊慌失措,无所适从,甚至迷茫、困惑和悲观厌世等不良行为和情绪,严重者还存在强迫症、焦虑、抑郁症等心理问题。不少学生普遍存在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自主精神的弱点。
增强高校思政工作实效性的途径
当前,思想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工作对象也发生了变化,而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没有及时创新,仍出现滞后现象,思想教育与教学科研相脱节,思想工作与解决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结合不紧,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创新和活力。当前我国学生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症结主要在于体制上的弊端。因此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高校思政工作的实效性。
创新德育模式,提高学校思想政治上作实效性。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分工协作,积极探索有利于推进德育上作的机制、途径和教育方法。首先,进一步改进德育教学模式,切实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针对存在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安排德育课程。创新教育内容,开展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堂创新活动,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活动成果成为具体可感的、实实在在的教育内容。其次,思想政治上作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将思想政治上作与各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竹,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