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58同城二次革命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家政O2O成了O2O创业的热门领域。e家洁、云家政、阿姨帮等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今年,58同城更是以自我革命的姿态推出了58到家,不惜人力物力,大有后来者一统江湖的气势。
除了58到家,我们还采访了在同一个领域竞争的95081和阿姨帮。95081从2006年就开始以互联网方式做家政服务,算是这一领域的老大哥,其业务模式的演变或许对后来者有些借鉴意义。而创立于2013年8月的阿姨帮走的是“小而精”路线,刚刚拿到数千万美元投资。
O2O行业最难的是线下服务,而服务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靠的是在招聘、培训、管理方面一点一滴,持之以恒的改善。谁能打赢这场仗,还未可知。
“58到家”和58同城同在北京北苑路北美国际商务中心的大院里,相隔几百米的距离。和58同城办公区中规中矩的格子间不同,58到家更有些互联网公司的味道:高顶棚,透明玻璃隔出一个一个独立空间。已经是下班时间,还有几个美甲师正在为顾客做指甲。
大半年前,58同城悄无声息地上线了一个新业务――58到家。在手机端,用户可以通过58到家的App就近找钟点工、搬家公司、开锁师傅。
“我们在构建一个以居家场景为核心的上门服务体系,由58到家的平台直接连接劳动者和用户,并定义服务流程和价格。
”58同城CEO姚劲波说。
以上门家政服务为唯一的切入点,从提供分类信息的半闭环服务转变为O2O的闭环服务,是58同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二次革命。为此,58同城成立了与58同城并列的新公司58到家,创业元老陈小华出任CEO。
革自己的命
如果是一场革命要来了,就要自己革自己的命。
过去三年,58同城一直在摸索怎么打通闭环。作为一个分类信息提供商,58同城服务范围很广。本地生活服务里面,只要是报纸上有广告的,楼道里面有贴条的,房产、招聘、教育等等五花八门的信息全部能在58同城上找到。信息服务是个半闭环,虚假信息、服务质量投诉等问题始终困扰着58同城,但这已经超出了这个商业模式本身能够掌控的范围。
2012年年初,姚劲波开始酝酿让公司走上“电商化”的转型道路,陆续开通了手机、票务等分类版块的在线交易功能,开始让58同城从一个纯粹的分类信息平台涉足C2C交易。
同时,58同城也一直尝试将线下传统中介公司改造成信息化公司,但很难标准化。到了今年姚劲波才发现,通过移动互联网直接连接劳动者和用户,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因为劳动者想赚钱就愿意接受新标准。像滴滴打车,如果要把中国3000家租车公司集合到一起非常难,但直接和司机结合就要容易得多。
更关键的是,近一两年,很多细分领域O2O公司的崛起令58同城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姚劲波承认:“在很多细分品类,我们的未来受到了冲击和挑战。”
原来58同城上的那些不引人注目的细分类别,随着可以连接每一个人的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裂变。比如代驾,在58同城只是300个业务之一,做了好几年依然是每天几十单的业务量。而成立于2011年的e代驾是个帮助用户就近寻找代驾师傅的平台,这家公司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了国内100个城市,拥有4万名代驾师傅,。
e代驾发展起来之前,所有人都用58同城提供的信息寻找代驾师傅。现在,58同城的很大一部分代驾业务已经被e代驾抢走了。58同城不得不领投了e代驾这轮融资。
几乎在58同城的每个细分业务领域,房产、装修、结婚等等,都有许多O2O模式的新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成立于2012年的房多多是让经纪人为代售房产寻找购房者的平台,今年的预计交易额达2000亿元。
很多人都看出整个生活服务领域将会爆发一次革命。这是危机,也是风口。
早在一两年前,58同城的创新部门就开始各种尝试,在O2O领域寻找新项目,做了包括代驾在内的各种创新。58同城的内部流程是,员工若有想法,在不影响主业的前提下可以做,做到一定规模证明有市场以后,再由公司立项讨论,决定要继续做还是投资后进行整合。
经过两个季度的自然淘汰,58到家最后被保留下来,春节后正式立项。O2O的范围很广,姚劲波说他们要专注,只做最有优势的家政服务。“我要让58同城的这部分信息服务演化成闭环的服务。”
让需求快起来
不久前阿里一个合伙人打电话给陈小华,要找一个钟点工。“现在做58到家,找阿姨太简单了,因为我对每个人的服务都有底。”以前做58同城的时候,陈小华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哪家的服务好。
在细分品类的选择上,58到家目前的核心服务是搬家和钟点工。“保姆、月嫂目前也不会做,因为复杂,不容易标准化。”陈小华说。
相对于传统的线下搬家公司和家政公司,O2O模式去掉了层层中介,直接连接劳动者和用户,可以让用户享受更低廉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