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doc

上传人:kisuamd347 2015/9/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2-0185-01
【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分析小儿川崎病常规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与单用常规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近5年我院儿科收治的川崎病患儿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82例,常规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78例,采用常规阿司匹林及对症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急性期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d、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d、手足肿胀消退时间(±)d以及粘膜充血消失时间(±)d明显缩短;试验组冠状动脉损害恢复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无统计学差异,不影响治疗的安全性。结论常规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疗效理想,安全性好,宜早期用于小儿川崎病治疗。
【关键词】川崎病;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临床疗效
川崎病( Kawasaki's disease,KD) 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选报道,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MCLS) ,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 大量临床病例分析发现本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病因目前尚不明确。[1]多发生于婴幼儿,男性患儿多见,可有复发。四季皆有发病,6-11月为发病高峰期,我国以春夏之交多发。许多研究显示,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等感染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发热症状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目前对川崎病的治疗多采用早期阿司匹林治疗及对症治疗,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能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并不十分满意。许多研究表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对本病有一定的疗效,本研究观察分析了160例川崎病患儿常规阿司匹林治疗和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
1资料和方法
病例资料 2009至2013年我院住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160例,男92例,女68例,患儿年龄在3个月至6岁之间,平均(±)岁。试验组男46例,女34例,平均年龄(±)岁;治疗组男46例,女34例,平均年龄(±)岁。所有纳入研究的患儿均符合川崎病临床诊断标准[2],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内径超过正常值或冠状动脉与主动脉内径之比≥。[3]所有患儿均排除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以及与本病有关的或者对本病治疗有影响的疾病,且入院前未接受其他任何治疗,均为首次发病。患儿年龄、性别、发育状况及营养状况等基线水平无明显差异,P<,基线具有可比性。
:阿司匹林40mg/Kg·d,分3次口服,热退后,5mg/d维持至血小板恢复正常。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单次丙种球蛋白1g/kg静脉滴注, % ,滴速为5 ml/kg·h,于12小时内滴完。
、淋巴结肿大、手足肿胀消退时间以及粘膜充血消失时间,比较分析急性期治疗效果。记录超声心动图检查治疗前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