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马克思主义原著复习资料.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克思主义原著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164922429 2015/9/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克思主义原著复习资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广州大学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哪些崭新的观点(哲学观点)?对此应作怎样评价?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是为了批判费尔巴哈以及其他旧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而写的。马克思在该提纲中首先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即“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在此马克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强调了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决定作用,以及实践对环境的改造作用、对宗教世界的世俗基础的改造作用。
在该提纲中,马克思还进一步批判了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性论,特别是其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并给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界说,即“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此强调了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故人的本质也是具体的、历史的。他认为应从社会的、实践的角度来理解人及人的本质;不仅如此,对社会生活本身也应从社会实践的角度来理解,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在该提纲的最后一节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哲学与以往的哲学的根本的不同,指出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经典命题
以前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提出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而不是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感性是实践的、是人类感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复旦,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
费尔巴哈陷入唯心史观的根源是什么?
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以人本主义的形式出现的,他肯定自然离开意识而独立存在;空间、时间和机械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人是自然的产物,是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体,因此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在认识论上,明确主张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既强调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又承认思维在认识中的必要性。他指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从人当中抽象出来并与人相分离的精神,但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同时却又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从而使他的唯物主义仍然具有形而上学局限性。他不懂得实践的意义,人和自然之间辩证的交互作用,以及人类本身在生产过程中的变化,把人只看作一种脱离历史和社会关系而存在的生物,因此他的唯物主义只能是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
如何理解社会生产四环节的相互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用自己的劳动改造自然使之适合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基本生活资料,人类才能生存。(2)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