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精准扶贫”应该怎么扶?
“精准扶贫”应该怎么扶?<br指出,在新的起点上,中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特别是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精准帮扶力度。围绕“精准扶贫的路径与机制”,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们展开了讨论。
“精准扶贫”,就是扶贫工作要“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它是对我国社会发展中的短板所进行的精准化、高强度的治理,是社会治理精准化的最重要表现,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现在讲“精准扶贫”,往往讲扶贫的对象要精准,扶贫的项目安排要精准,资金使用要精准,措施到位要精准,等等。不可否认,从具体的扶贫工作来看,这些都是必要的方法和措施,而且有些工作的地位还相当重要,如要做到“扶贫的对象要精准”,就必须在按户核实贫困人口的基础上,为他们建卡立账,只有这些基础信息完整了、充分了,我们的扶贫工作的决策和部署才能真正精准。但是仅仅采取这些措施,难道就够了吗?
中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主要是农民。这些贫困的农民曾经为共和国的昨天付出过巨大的牺牲,为国家工业化辛勤地劳动。他们为什么仍然贫困?原因可以说出千万条,但是最根本、最精准的一条是这些贫困的农民缺乏自己应有的权利和机会选择权。也就是说,农民贫困问题的关键,在于他们的权利贫困,在于他们选择机会的贫困,如土地财产权利的贫困,迁徙权利和就业机会的贫困,享受公共福利如教育、养老、住宅和医疗权利和机会的贫困,等等。我认为,改善贫困人口这些制度性的权利和机会选择权,才是最重要的“精准扶贫”。
除了政府扶贫,还应该通过民间或第三方组织进行一对一扶贫。现在不少富人、中产阶层有慈善意愿,一对一不但能进行经济扶持,更有精神扶持,中间组织则起到信息收集、沟通作用,这一点台湾慈济就做得很好,现在厦门有很多志愿者,他们的信仰就是环保、爱心,他们会对困难群体进行心灵抚慰。另外,扶贫、慈善可以从身边的熟人、亲戚做起。民间慈善组织还可以对官方扶贫是否尽职起监督作用:包括监督扶贫是否到位、是否精准,政府机构则可以着力在经济方面提供资助。
扶贫要从健全制度和制度创新方面入手,形成激励相容机制,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解决持久扶贫、有效扶贫的动力机制问题。精准扶贫,贵在精准:一是关于如何做到精准识别扶贫对象。二是要找到贫
困的主因,为下阶段采取什么样的扶贫方式打基础。三是采取什么方式扶贫。前面基础情况摸清楚,建立统一的数据库平台,落实分类扶贫的方案。比如:疾病致贫的,采取医疗救助加医保社保加一定的月度金钱补贴,疾病好了之后,引导其自力更生,这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