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拒绝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
“嘿!那个死胖子过来!”“喂,娘娘腔,你应该去隔壁女厕所。”当我们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我们是听了就过,还是会想到什么?我们是否会意识到,这些也是校园欺凌的一种,我们会不会仅仅认为这是“孩子们的玩笑”,忽略它对我们的伤害?其实,校园欺凌离我们并不远,也不是偶然事件:中国人民大学统计调查协会的一份研究统计,,其中有1/4的人欺负过别人,而其中绝大部分欺凌者也被别人欺凌过。研究统计显示:在遭遇校园欺凌的孩子中:%是打回去,这些孩子从被欺凌者开始向欺凌者转变;%选择报警;%告诉家人;%告诉老师;11%告诉朋友;%独自沉默……
花季少年本应该如骄阳初升,如乳燕出谷,可校园欺凌往往会给他们带来很多难以预估的危害。被欺负者在遭受同伴的羞辱又无力自卫时,他们极易产生对现实世界的不信任,并可能形成习得性无助感,他们会经常被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所困扰,这类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表现出孤独、自卑、学习困难(注意力分散,厌学)、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有的还会出现生理反应,如头痛,胃痛,失眠,噩梦等。
减少欺凌现象的出现,以预防为首,察觉的能力普遍的提高是现在我们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清楚,什么是校园欺凌呢?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悔辱造成伤害的行为,我们平时经常见到的包括:身体欺凌,比如通过推打、抓饶、咬、脚踢、掐捏等方式给其他同学的身体造成伤害。言语欺凌,例如:使用恶意的言语;语言威胁、恐吓;传播谣言和错误的信息等等。言语欺凌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欺凌方式,往往给其他同学造成严重心理伤害。社交欺凌,对受害人并不进行直接面对面的攻击,而是通过联合其他同学,有组织的群体行动排斥或孤立受害人,使其感到身边没有朋友,孤立无援等。财物欺凌,主要是破坏、索要学生的财物,比如通过破坏、抢夺,使其他学生交出或购买学习用品、手机、香烟等,或通过强行索要钱财使其他同学的财产受到损失。尽管对欺凌的判定不太容易,但是欺凌行为有四种特征,是我们可以辨识的:一是实施中有权利地位的不平等,而非势均力敌的对抗。如,欺凌者年纪更大,个子更高,在同学里的社会地位更高。二是“蓄意的伤害”
,施凌者因为对方的困窘不安乃至害怕能产生兴奋,从而造成了对方在情绪上或者是肉体上的伤害。这种伤害不是意外,也不是逗一逗,是有意而为之的。第三是有进一步或持续的危险。欺凌者跟被欺凌者都知道,这件事还会再发生,不会只是单一事件。四是产生一种恐怖的气氛。欺凌者会用系统性的暴力来达到恐吓控制的效果。
其实被欺凌的孩子们,他们渴望获得家长、老师、朋友的支持。反对和制止校园欺凌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同样是家庭和社会的责任!那么,当校园欺凌发生时,同学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如果我被校园欺凌了要怎么办?专家的建议是:告诉你的父母或是其他值得你相信的大人,他们能够协助你不受欺凌。如果你在学校被欺凌,要告诉你的老师或校领导,这不是打小报告,这是自我保护。不要以暴制暴,否则受害人就变成了欺凌的实施者。不要露出愤怒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