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孔融让梨我不让”的思考.doc

格式:doc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孔融让梨我不让”的思考.doc

上传人:sbuufeh058 2015/9/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孔融让梨我不让”的思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孔融让梨我不让”的思考
在小学一年级语文考试中,上海一名小学生在回答“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的题目时称“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大大的叉。
“孔融让梨”讲的是我国东汉末文学家孔融的真实故事。孔融4岁时,父亲的朋友带来一盘梨给孔融兄弟们吃。父亲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个最小的梨,其余按照长幼顺序分给兄弟。孔融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大梨该给哥哥和弟弟。”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从故事中我们看到孔融在掌握资源分配权的时候,本来可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但他没有这么做。如果扩展到经济生活中,就会发现一个人的经济行为按照对人对己、有利有害的后果来区分,会有四种选择,即利人利己、损人不利己、损己利人和损人利己。
从道德层面来看,“利人的行为”都值得称颂,尤其是为了别人的利益让出自己的利益;而“损人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尤其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别人的利益。因此,我们基本上能够作出决定,应该提倡“损己利人”的行为,坚决抵制“损人利己”和“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但是不要忘记,我们还有“利人利己”的选择。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我们曾经最流行的口号之一,它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如果大家都不利己,那让出的利益也就无处“出口”了。我们在鼓励别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时候,实际上也在鼓励利益接受者成为
“损人利己”的人。过去我们一度认为人如果完全抛弃了私心就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可是经过多年的努力,得到的结果却是和理想越来越远。
好在我们及时觉醒了。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成果中可以看出,倒是不排斥“私心”的市场经济救了中国。土地还是那个土地,人还是那个人,只是因为制度发生了变化,便取得了非同凡响的成绩。这也充分说明:资本、劳动力、科技这些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如果缺乏了动员或者激励它们的制度安排,就不可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目前中国的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有很多人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分歧与争论也随之而生。但从我们的社会发展来看,要想在经济上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