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第二章规划依据、原则、发展目标……………………………………………. 2
第三章土地利用………………………………………………………………….. 2
第一节总体土地利用分配 2
第二节土地利用细分 4
第四章指标体系和要素控制………………………………………………. 5
第五章综合交通规划…………………………………………………………….. 7
第六章绿地、河湖系统……………………………………………………….. 10
第七章城市设计导则…………………………………………………………… 12
第八章分片区控制和建设指导………………………………………………… 14
第一节中心区控制和建设指导 14
第二节居住区控制和建设指导 16
第三节工业区控制和建设指导 20
第四节软件园控制和建设指导 24
第九章专项规划………………………………………………………………… 25
第一节市政公用工程规划 25
第二节综合防灾规划 34
附件一: 论证意见
附件二: 规划背景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文本
总则
为贯彻总体规划,适应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的需要,加强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园区建设合理有序,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范围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是指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的第二区、第三区两区,即本规划范围,位于金鸡湖东岸、青秋浦以西,北至娄江、南至斜塘河,。
任何单位、团体和个人在本规划范围内的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规划文本和图则配套使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规划范围内的工程设计与建设除执行本规划外,尚需符合国家、江苏省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
本规划自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执行。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
若需对本规划进行局部调整或重大变更,应按法定程序进行。
规划依据、原则、发展目标
规划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三区总体规划》(1995)
《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二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报告》(1995)
《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三期建设指导详细规划初步报告》(1996)
规划原则
以总体规划为依据,坚持市场体制与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相结合。
坚持快速发展与开发建设合理有序并重。
坚持效率优先,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统一的原则。
尊重自然,人性化、生态化原则
发展目标
苏州工业园区的整体发展目标是:“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园区、有吴文化底蕴的现代化新城区、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化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是整个园区实现发展目标的主体,突出建设现代高科技产业、优美的城市景观、舒适的居住环境和先进的现代管理与服务体系。
人口规模
。
土地利用
总体土地利用分配
总体土地利用分配
土地利用分配原则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整治水系,完善河湖网络;构筑完整的绿地系统,营造富有“水乡”特色的环境景观;强化城市中心轴线空间格局,加强园区与古城的交通联系,
缩短生活区与就业、购物休闲娱乐中心的交通距离。
总体土地利用分配为:行政中心、商业区设于中心轴线上;高标准高密度住宅区沿中心轴线两侧设置;工业区布置在园区的东、北两侧;普通高密度住宅区邻近工业区安排;公共交通站点结合中心区、大型公共设施、邻里中心设置;滨湖地区布置开敞绿地,金鸡湖沿岸同时设置休闲娱乐、文化中心、别墅区等功能。
第二区土地利用分配
第二区是指金鸡湖东岸至娄斜港之间的地区,主要功能为行政、文化和居住。金鸡湖东岸布置休闲风光带;中心轴线地段布置区级行政机关、文化中心、片区商业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市级公建预留用地;北部规划为出口加工区以及以其它工业区;南部布置居住区;白塘规划为植物公园。
第三区土地利用分配
第三区是指娄斜港至青秋浦之间的地区,以高科技产业基地和科研基地为主要功能,居住为次要功能。北部东沙湖布置水景生态公园,两侧设置软件园;星塘街东侧、星华街西侧主要布置居住区,其中沿中心轴线布置高密度住宅区,沿星塘街南段布局园区体育中心,中段布置商业街以及片区公园;三区东部、北部布置工业区,其中部为信息产业园,南部沿吴淞江形成港口、仓储、运输为综合体的物资水陆联运中心。三区南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规划为备用地。
苏州工业园区二三区规划用地构成表
序号
分类代码
用地名称
规划
面积(ha)
比例(%)
人均(m2/人)
1
R
居住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