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1
文档名称:

贵州省情学习心得体会.docx

格式:docx   大小:58KB   页数:7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贵州省情学习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wu190701 2018/10/2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贵州省情学习心得体会.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贵州省情学****心得体会
篇一:学****贵州省情心得体会
篇一:学****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
学****br/> 贵州省情最大的收获
学****贵州省情最大
的收获之一正视历史。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大省份组成部分之一,简称“黔”和“贵。
贵州省东邻湖南省、南接广西自治区、西南毗邻云南省、西北与四川省接壤、北面与重庆市
相邻。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
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学****贵州省情最大
的收获之二知晓资源。土地资源:由于构成土地的要素——地貌、气候、植被、土壤以及人
类经济活动等组织方式的多样性,造成了贵州土地类型的复杂性,土地类型的数量多,分布
具有多样性。森林资源:素有“宜林山园”的美称,由于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发育了类型复
杂的森林植被。常绿落叶阔
叶林、近热带性质的沟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常绿阔叶林中的湿润性的常绿林和半湿润的
常绿林。黔东南、遵义两地区的森林面积,占全省森林面积的%,而安顺、毕节、黔西
南、六盘水、贵阳市5个地区的森林面积合计仅占24%。水资源:全省水资源年径流总量为
1039亿立方米,年径流深590毫米,但人均占有量约300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3,应该说贵州是一个贫水省份。贵州省河密度大,河流坡降陡,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
十分丰富。全省水能蕴藏万千瓦,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1633万千瓦,居全国前列,
水能资源的开发具有较大的优势。矿产资源:贵州已发现矿产110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74
种,探明有储量的矿床1252处,其中,有28种矿产位居全国前5位。煤炭、铝土、***矿、
锑、锰矿、磷矿、重晶石、金、水泥原料等既是贵州优势矿产,又是中国的重要矿产。野生
动植物资源:由于贵州省的自然地理具有一系列独特之处,贵州的野生植物中食用植物共有
500种。药用植物资源是贵州省的优势资源,是中国四大产药区之一,有3700种。国家重点
保护珍贵稀有植物70种,珙桐、银杉、秃杉和桫椤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有野生动物1000
余种,珍稀动物有85种(亚种),黔金丝猴仅分布于贵州省梵净山,现仅存数百只,是世界
上公认的极珍贵动物。旅游资源: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除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民俗外,
以山石风景、河湖水景、喀斯特洞景、森林风光等为特点的自然景观众多。另外,还有国家
级风景名胜区及自然保护区10余处,如黄果树风景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等。
学****省情最大收获之三抓住机遇。进入新世纪后,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发2号文
件的出台,省第十一届一次、二次、三次党代会的净胜,作为资源型省份,国家的重视和支
持,是贵州发展的重要因素,投资拉动是贵州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学****省情最大的收
获之四困难也是优势。过去贵州因农业抗灾能力薄弱,山大雨水多,加上倒春寒等自然灾害
频繁,成为经济发展的屏障;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贵州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水平有了极大提高,农业抗灾能力有了显著增强,人们对省情基本
特点的认识也有了明显改变。过去人们认为“天无三日晴”的气候不好,是贵州发展的劣势;
现在随着农业实用技术的进步,认识观念有了新的转变,认为雨多是贵州发展的一大优势,
丰富的雨量不仅有利于喀斯特山区农业防旱抗灾,又利于生物的多样性生长。过去因为山大
坡陡,交通闭塞,认为贵州是一个边远落后的蛮荒之地,现在因交通条件改善,成为祖国西
南的交通要道。过去因为开发粗犷,丰富的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卖出的是“傻大黑粗”
低级产品,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而今,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资源开发有了显著
进步,资源优势逐步转化成了经济优势。如在水、煤资源开发上,贵州抢抓“西电东送”的
机遇,实行煤电结合、水火互济发展能源产业,全省电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成为
贵州的优势产业,为促进贵州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篇二:贵州省情总结
贵州
省情总结
第一章
一、贵州的基本省
情:欠发达,欠开发。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
真正原因
第二章
一、地理环境
贵州是位于云贵高
原东部
四川,重庆+
云南——贵州
——湖南
+
广西

发育的地貌特征。岩溶地教多。
,
又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
第二、大方县、织
金县、普安县一线向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
800-1500米
第三、沿河、思南、
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