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阿富汗战争中的信息化战场环境.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阿富汗战争中的信息化战场环境.docx

上传人:buhuixin1314 2018/10/4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阿富汗战争中的信息化战场环境.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信息化战场环境分析
___阿富汗战争带来的思考
阿富汗战争是 2001 年美军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基地组织发动的一场高强度的局部战
争,是第一场现代化战争,直接起因是  事件。在这场战争中,尽管阿富汗地理环境复
杂,易守难攻,但美军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优势,达到了预期效果。
一、阿富汗自然地理环境分析:
阿富汗介于西亚、南亚、东亚、中亚四个地理区之间,是位于亚洲中西部的内陆国,北
接土库曼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 东北突出的狭长地带与中国接壤, 东和东南与
巴基斯坦毗邻, 西与伊朗交界, 处于连接中东和远东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内陆通道上, 素有“中
东的桥梁”之称。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自古以来就成为列强竞相角逐的场所。由此可见,
阿富汗既是大国利益的交汇处和大国竞相角逐的场所,又是横亘在大国之间的缓冲地带。
境内多山,高原和山地占全国面积的 4/ 5,北部和西南部多为平原,西南部有沙漠。
平均海拔 1000 米。全国最大的兴都库什山脉自东北斜贯西南。主要河流有阿姆河、赫尔曼
德河、喀布尔河和哈里鲁德河。高山纵横,地形崎岖,气候干燥,水源缺乏,不利于大兵团
和机械化部队展开作战, 且许多石灰岩山地拥有众多的天然溶洞, 它们像一个个迷宫曲曲弯
弯在地下绵延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 这些溶洞有的规模很大, 甚至可容纳上千人的兵力, 有
的内部大出口小,掩藏在灌木丛中, 一般很难发现,利于开展游击战争。至于高山之间的重
重隘口更是形势险要, 易守难攻, 是开展游击战争和进行伏击作战的理想场所, 也是阻挡外
部入侵的天然屏障。正因为如此,阿富汗历来就有“战争泥潭”和“入侵者的坟墓”之称 .
二、阿富汗气候环境分析
阿富汗大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性的气候使全国干燥少雨, 年温差和日温差均较大,
季节明显,冬季严寒,夏季酷热。在交战期间,美军士兵很难适应阿富汗境内的炎热酷暑,
使美军地面部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
三、美军对战场环境的利用
正是由于阿富汗的复杂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使美军地面部队很难发挥应有的战斗力,
从 10 月 7 日美、 英发动对塔利班的军事打击到 11 月上旬的一个多月间, 美英等国向塔利班
控制的重要军事目标和前沿阵地发射了数不清的导弹和成千上万吨的炸弹, 但塔利班政权仍
未倒塌。尽管如此, 美军凭借自身的信息技术优势,大力营造信息化战场环境,对塔利班政
权带来了很大冲击。
1、阿富汗战争中美军的电子战
美军对电子战非常重视, 战前拟定了周密的行动方案, 并重点提升了电子战飞机和通信
干扰机的性能。从 10 月 7 日的第一轮空袭开始,在利用精确制导武器对阿富汗塔利班武装
的导弹设施、雷达、 防控体系、 指挥中心等重要目标进行硬摧毁的同时,充分利用部署在土
耳其空军基地和海军航空母舰上的 EA-6B 电子战飞机,对于丁的空域进行强电磁定向干扰,
用以压制、干扰塔利班武装有限的电磁辐射源。 电子战飞机分别编入各攻击编队, 伴随支援,
掩护攻击编队对预定目标实施空袭。 在美军强大的电子战攻击下, 塔利班武装和“基地”组
织不敢使用电子设备,导致其作战能力大大下降。特别是美军的“罗盘呼叫” EC-130H电子
战飞机在阿富汗战争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罗盘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