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接地与接地装置
接地线又分为接地干线和接地支线,接地干线一般应采用
不少于两根导体在不同地点与接地网连接。如图10-1所示接地
体按其布置方式可分为外引式接地体和环路式接地体。按其形
状划分,有管形、带形和环形几种基本形式。按其结构划分,
有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之分。
2
▉接地电流与接地短路电流
凡从带电体流入地下的电流即属于接地电流。
接地电流有正常接地电流和故障接地电流。正常接地电流
指正常工作时通过接地装置流入地下,借大地形成工作回路的
电流;故障接地电流指系统发生故障时出现的接地电流。
系统一相接地可能导致系统发生短路,这时的接地电流
叫做接地短路电流,如接地的380/220V系统的单相接地短路
电流。在高压系统中,接地短路电流可能很大,接地短路电
流在500A及以下的,称小接地短路电流系统;接地短路电流
大于500A的,称大接地短路电流系统。
3
▉流散电阻和接地电阻
如图10-2所示,接地电流流入地下以后,就通过接地体
向大地作半球形散开,这一接地电流就叫做流散电流。流散
电流在土壤中遇到的全部电阻叫
叫做流散电阻。
接地电阻是接地体的流散电
阻与接地线的电阻之和。接地线
电阻一般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可以认为流散电阻就是接
地电阻。
4
▉对地电压
电流通过接地体向大地作半球形流散。在距接地体越远的
地方球面越大,所以流散电阻越小。一般认为在距离接地体
20以上,电流就不再产生电压降了。或者说,至距离接地体
20m处,电压已降为零。电工上通常所说“地”就是这里的地。
通常所说的对地电压,即带电体同大地之间的电位差。也
是指离接地体20m以外的大地而言的。简单说,对地电压就是
带电体与电位为零的大地之间的电位差。显然对地电压等于
接地电流与接地电阻的乘积。如果接地体有多根钢管组成,则
当电流自接地体流散时,至电位为零处的距离可能超过20m。
5
▉接触电势和接触电压
接触电势是指接地电流自接地体流散,在大地表面形成
不同电位时,设备外壳、
的电位差。
接触电压是指设备绝缘损坏时,在身体可同时触及的两
部分之间出现的电位差。如人在发生接地故障的设备旁边,
手触及设备的金属外壳,则人手与脚之间所呈现的电位差,
即为接触电压,。
如图10-3所示,a的接触电压为Uc,故障设备对地电压为Ud。
6
▉中性点、零点和中性线、零线
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等电器的绕组中以及串联电
源回路中有一点,它与外部各接线端间的电压绝对值相
等,这一点就成为中性点或中点。
当中性点接地时,该点则称为零点。由中性点引出的
导线,称为中性线;由零点引出的导线,则称为零线。
7
▉接地线和接地—接地线
一般有中性线(代号N)、保护线(代号PE)或保护中性
线(代号PEN)。
中性线(N线)的功能,一是用来接用额定电压为相电压
的单相用电设备,二是用来传导三相系统中的不平衡电流和单
相电流,三是用来减小负荷中性点的电位偏移。
保护线(PE线)的功能,是为保障人身安全、防止发生触
电事故用的接地线。系统中所有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保
护线(PE线)接地,可在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减小触电危险。
保护中性线(PEN线),兼有中性线(N线)和保护线(PE
线)功能。这种保护中性线在我国通称为“零线”,俗称“地线”。
8
(又称系统接地)
在电力系统中将其某一适当的点与大地连接,。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是指星形连接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工作接地指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也就是常说的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
电力系统中普遍采用的中性点运行方式: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三种。
二、接地的类型和作用(8种接地)
9
各种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线路的金属管,电缆的金属保护层,安装电气设备的金属支架等,由于导体的绝缘损坏可能带电,为了防止这些不带电金属部分产生生过高的对地电压危及人身安全而设置的接地,称为保护接地。
保护接地示意图见图1所示。
保护接零示意图见图2所示。
10
把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零线(或)中性线紧密地连接起来称为保护接零。
保护接地示意图见图1所示。
保护接零示意图见图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