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五章
画面剪辑
一、画面组接的剪接点二、画面组接的逻辑性
三、画面组接的时空四、主体动作的连贯性
五、画面造型的衔接
六、画面的分剪、挖剪、拼剪
七、借用镜头的剪辑
八、画面的附加技巧和特技镜头
九、资料镜头和景物镜头的运用
十、字幕的形式和镜头的组接
十一、群众场面和战斗场面的剪辑
画面组接的剪接点
一、画面剪接点:表情、声音、动作结合
1、动作剪接点:
剧情中人物的特定动作;
音乐的词、曲、节奏与动作相符。
2、情绪剪接点:
剧情中人物的表情、情绪的转变:要长不要短
音乐的内部情绪与画面内容相符。
3、节奏剪接点:无对白的镜头画面
剪出作品节奏,并与内容、音乐相符
画面组接的剪接点
二、声音剪接点:对白、音乐、音响结合
1、对白剪接点:以语言为点,从剧情需要出发
平剪:声画同时出现;
串剪:声画交错出现。
2、音乐剪接点:旋律、节奏、乐句与内容相符
3、音响剪接点:强弱、远近的调节
依据剧情、环境、气氛需要进行调节,使内容逼真
声画同时出现:
1、前、后声画留有余地:对话、聊天
2、前、后声画有一个留有余地:反应画面
3、前、后声画都不留余地:激烈讨论、吵架
平稳、严肃、庄重
声画交错出现:
1、前声拖后;
2、后声捅前。
生动、明快、活泼
画面组接的逻辑性
包括:故事情节进展的逻辑;人物事件关系的逻辑;时间、空间转换的逻辑。
要剪出连续性和联系性:
连续性:外部画面造型因素和主体动作连续;
联系性:戏剧动作内容上的有机联系。
一、画面组接的连续性:外部动作
要考虑环境背景、主要任务的活动范围、如何交代事件进展等方面,决定镜头中主体是否出入画面,选择剪接点。
画面组接的逻辑性
二、画面组接的联系性:内部联系
要考虑戏剧动作的内在逻辑和主体内在的心理动作、情绪动作等方面,决定镜头中主体是否出入画面,选择剪接点。
出画、入画:人物来回奔波,空间距离远,时间花费长
不出画、入画:两地空间距离近,时间用时短
总之,要先将情节进展的脉络理清,让它符合生活的逻辑性和艺术的逻辑性;在此基础上,在镜头选择、动作取舍、造型匹配、时空合理、声音组合等方面下功夫。
画面组接的时间和空间
一、影视的时空结构:叙述式结构
同一时空的主体动作剪接:不出画、不入画
不同时空的主体动作剪接:要出画或入画,给以缓冲
相异时空的主体动作剪接:大环境出、入画;
小环境不要出、入画
二、有限时空和无限时空
三、时空的延长与缩短、扩大与压缩
四、各种时空的镜头组接:
主体动作的连贯性
一、人物形体动作的剪接:
回头:找眼睛闭合的瞬间
转身:90。在45。剪;180。在90。剪;
弯腰、直身:多角度、正反拍;不出画、不入画。
1、分解法:一个完整动作通过两个不同角度、不同景别的镜头加以表现。两个画面分别占一半一半。剪接点选择在动作的瞬间停顿处。
2、增减法:一个完整动作通过两个不同角度、不同景别加以表现。两个画面的比例为2:1或者1:2。小景别少用,大景别多用。
主体动作的连贯性
景物镜头的作用
3、错觉法:利用主体动作快慢、镜头角度、景别变化、空间大小、动作形态等相似性因素,进行剪接。即一定要找出两个画面的相似特征。
常用于动作片、武打片中。作为弥补拍摄失误的方法。
二、镜头运动和景物活动的衔接:
直接切
特技“化”
说明性和交待性的运用
描写性和象征性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