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学习提纲
历史背景
政治上:
①.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向中国进行打规模资本输出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②.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使得阶级矛盾更加激化,统治危机加剧
经济上:
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政治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思想上:
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启发了民智,组织了力量,制造了舆论,使变法革新局面逐渐形成。
直接原因:德国强占胶州湾面临被过分的形势,促进变法进入高潮
变法的过程及内容
标志: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时间:
1898年,611~921;史称“百日维新”
内容
类别
内容
作用及局限性
政治上
,力行新政
作用:使民族资产阶级提供参政的可能
局限:没有涉及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
经济上
,鼓励发展农工商
,奖励创新
,鼓励开展铁路矿业
,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裁撤驿站
作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局限: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文化上
,学会
,翻译外国报刊
作用:培养维新人才,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军事
,设备新武器
,制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有利抵制外国侵略
特点:
①.涉及领域比较广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体现了除旧布新的新气象,但未从根本上动摇改变政治文化制度(即系将君主专制制度变为君主立宪制度)
②.从推广范围看,仅限于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民众当中,因而没有形成改革的重大力量
③.从推广者来看:由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领导推行,显然改革力量很少
④.从性质来看:即是救国图亡的爱国主义政治运动,又是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双重性
⑤.从目的上看,变法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⑥.从推行过程来看,变法措施过于急躁,分不清轻重缓急,措施失当
⑦.从作用上看,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
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力量对比悬殊)
具体原因:
维新派采取的手段和手法的缺陷
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只是寄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帝党官员
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失败教训:
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