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析上古汉语人称代词与现代汉语人称代词
摘要:上古汉语的人称代词数目很多,而且十分讲究格的形式,并且在使用中没有单数复数的差别;现在使用的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简单明了,清晰易懂。在考察了先秦汉语人称代词的大量用例之后,又结合近、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系统的特点,比较分析上古汉语的人称代词和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的差异性及其原因;追溯现代汉语称代系统的源流发展,可以说明现代汉语对上古汉语称代上的继承性。
关键词:上古汉语;现代汉语;人称代词;特点;差异
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191-02
在阅读先秦时代的文学作品时,我们常常会碰见名目繁多的人称代词。上古汉语的特殊性不仅表现在它与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的显著差别上,上古汉语的语法系统也和现代汉语有着十分明显的不同。人称代词就是上古汉语语法的一个很突出的方面。笔者在比较了上古汉语的人称代词和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后,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从上古汉语的人称代词开始说起,比较上古汉语的人称代词和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的差异,从而得出上古汉语的人称代词系统的特点,同时看出了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对上古汉语的人称代词的继承,这些方面不仅是对上古汉语的人称代词的认识,也是我们汉民族共同语发展到现在仍然蓬勃向上的一个重要原因,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一、上古汉语的人称代词简要介绍
不同的用字是上古汉语的人称代词与我们现在使用的人称代词最大的差别。在第一人称代词中,现代汉语只说“我”,而上古汉语除了“我”外还会使用“余、予、吾、台、朕、?”这些字。再看第二人称代词,我们现在只说“你”(敬称用“您”),而上古汉语中常用的有“尔、汝、女、若、而、乃”。最后看第三人称代词,现在我们用“他、她、它”,上古汉语中只有借代第三人称的词,没有专门的第三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我们现在用“我”,可以做主语、宾语,没有格位。但是第一人称代词在上古时代使用情况很复杂。“?”字只在《尚书》、《诗经》中出现,《论语》、《孟子》就不再使用了,所以我们将它看成是古语词。“朕”大多用在《尚书》,而在秦始皇使用后,它就变成了古代帝王专用的人称代词了。郑玄注《周礼》说:“余、予古今字。”也就是说“余”和“予”其实是一个字,按周生亚的说法“‘台’是‘余’(予)的变体。”因此“余”、“予”、“台”这三个字都是一个字。上古汉语中还经常使用的“吾”,在《论语》和《左传》以后都还经常被人们使用。
我们现在使用的第二人称代词是“你”。使用敬称“您”的时间不久,而且只有在北京口语中用得较多,并且只限于在单数情况下使用。上古汉语的情况就很复杂了,“女、汝、乃、尔、而、戎”等都是上古使用的。“尔”是上古汉语比较常用的第二人称代词,不仅可以作主语、宾语,还可以作定语。并且“尔”还属于“雅言”系统。“女”和“汝”是通假字的关系。第二人称代词还有“而”和“乃”,可以看成一个词的不同写法。“乃”主要用在《尚书》,《诗经》、《论语》、《孟子》就不用
“乃”了。只有《左传》还有少量的“乃”,从历史发展角度看,“乃”也是古词语。
第三人称代词,现代汉语用“他”。因为受到西方语法的影响,现代汉语还有了表示女性的“她”和表示事物的“它”,也就是分成了阴、阳、中三种性质,但是这种分别在我们的口语中是没有的。上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