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党的执政基础在基层,重点难点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党的十八大作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 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面对新形势,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是摆在各级党委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近一段时间学习和思考, 结合正镶白旗实际, 就如何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谈一些粗浅认识。一、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近年来,正镶白旗始终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固本强基、推动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紧紧扭住加强 xxxx 村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关键点,认真落实党建责任制,全面启动“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构建“选任、监督、管理、激励”四位一体制度链,着力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 xxxx 村干部队伍;围绕“服务群众、作群众工作”新定位,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促动“双服务”上下延伸,推行结对服务、 点单服务、 承诺服务和代办服务, 开展了“十星级 xxxx 村党组织”创建、 “百日大调研”、 “五个一”千村帮联及“党代表下基层”等系列主题活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职责意识和素质能力明显提升。但同时也要看到,面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落实从严治党的新形势新任务,基层服务对象、工作要求和方式方法的深刻变化,我们在 xxxx 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五个不适应”。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 服务意识转换慢。 按照创建基层“双服务”的目标要求, xxxx 村干部在角色上由“指挥员”向“服务员”转换,但当前 xxxx 村干部没有完全实现这一转换,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存在梗阻现象。二是素质能力不适应,作用发挥相对弱。农牧民党员年龄偏高、文化素质偏低、带富能力偏低的“一高两低”现象比较严重,在发展农村牧区经济、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上思路不宽、办法不多,缺乏创新意识,发挥组织带动作用不到位。三是力量补充不适应,后备乏力人才少。近年来随着农村牧区人口的转移,一些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中青年农牧民转移到城镇和二、三产业, xxxx村人口老龄化和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明显,造成了 xxxx 村班子“人难选”的现象。四是经济基础不适应, 集体经济相对薄弱。 xxxx 村集体经济收入普遍不高且收入渠道单一,部分 xxxx 村集体收入空白,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必要物质条件和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实力。 五是激励保障不到位, 工作动力不够足。 xxxx 村干部工资报酬相对较低,缺乏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造成 xxxx 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不足,工作动力不够,影响了干部队伍的稳定。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切实解决,势必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二、加强农村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一)在培养选拔上做文章,优化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推进农村牧区改革发展,关键在党,核心在人。我们要通过抓源头工作,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严格把握农村牧区基层干部的选用关, 特别是选好“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