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高中地理说课-高中课件精选.ppt

格式:ppt   大小:2,905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地理说课-高中课件精选.ppt

上传人:wawasa1234 2018/10/9 文件大小:2.84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地理说课-高中课件精选.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人民教育出版社
1
课标解读
2
教材分析
3
教学过程
4
教法学法
导航
5
小结反思
2
“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即要求教师和学生用实例去分析,并从中总结规律方法。
一、课标解读
3
二、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主要讲述了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两部分内容。本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对前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内容的深化,同时也为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学****做铺垫,在教材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教材分成两大块: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工业分散与工业联系
4
知识
与技能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掌握工业集聚的原因和两种模式的特点。掌握工业分散的原因和优势所在。
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工业地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一个工业区的发展规模、主要发展方向形成的内在原因,提高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去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看待事物要全面,分析问题要顾及利弊两方面内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材分析----学****目标
5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工业区位选择的有关知识,
具备一定的读图和分析能力,为本节的学****打
下基础,同时,学生已经适应小组合作学****的
方式,便于探究活动的展开。
山区学生,对工业的认识少,理解能力相
对薄弱,在处理人文部分内容时应该多举例,
拓宽学生知识面。
重点班和精英班学情不同也要有所区别。
6
重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面时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
洋流的分布规律。
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力”及其作用下的风向
教材分析----重、难点
联系实际,让学生能举例说明工业地域
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掌握工业集聚的原因和两种模式的特点,
掌握工业分散的原因和优势所在。
7
解决办法
(1)关于工业的联系问题,关键是使学生明确工业之间联系的方式。可以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工业产品入手,链接课文插图,说明其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列出工业联系的两种主要方式:①生产联系;②空间联系.

(2)由于学生对工业的联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对工业的集聚原因和优点比较容易理解。在讲述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这部分内容。
8
解决办法
(3)对于基础较好的精英版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简单分析工业集聚和分散的弊端,尤其是工业集聚所引起的工业“饱和”、污染加剧、各种资源供应紧张、交通负荷加大等严重问题。这样做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学会全面地分析问题,而且也是为后面学****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发展变化奠定基础。
(4)工业地域的形成,涉及到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开发历史、经济水平等诸多因素,在此不宜过于展开,只需要让学生知道工业地域是由工业的联系和集聚而形成的,待后面的具体工业地域中再作分析。本节中应主要讨论工业地域的不同类型及其主要特点,并以启发式和合作探究式引导学生对其主要特点进行分析。
9
教材处理
1文字:以该节课文中的二个小标题为主线,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为讲课的两个重点内容,,归纳梳理,教师总结。

2 图片:、,其它图片作为辅助教学之用。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为主,以求难点突破。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