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美
奥地利学派是一个少数派, 是一个比较边缘且有着自己鲜明特征的学派, 其
观点独特, 思想另类。 比如他们基本方法论的个人主义、 主观主义和过程理论等
特点,使它成为了冲击主流思想的小众。而实际上,奥地利学派是比较综合的,
它涉及面之广,起码融合了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甚至社会理论等。所以,他们
的著作往往给人以极大震撼和颠覆感, 品读以后仿佛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 心潮
澎湃而久不能平复。
罗斯巴德( 1926-1995)就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智慧之
作《美国大萧条》风靡全球,经久不衰。如今拜读,依然是受益匪浅。该书以美
国大萧条为背景,运用米塞斯的商业周期理论, 得出与主流观点截然不同的结论。
资本主义历史进程中持续时间最长、 财富损失最重、 影响程度最深的经济大
萧条以 1929 年 10 月纽约股市的崩盘为标志。 股市在 1929 年 9 月 1 日是最高点,
市值总计 896 亿,到 1932 年 7 月 1 日跌到 156 亿,跌了 740 亿美元,跌幅达 %。
随着纽约股市的惨跌, 美国爆发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迄今为止最为严重的经济危
机。期间,产量及物价下降、股市暴跌、失业率奇高、投资极度萎缩。
对于这样一次浩劫, 各派学者都努力考究, 希望能找到其真正根源以便能防
止灾难再次发生。罗斯巴德通过把 1921 年到 1929 年分成了 12 个时段进行研究,
将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分开考虑, 得出政府通过有意的货币扩张造成了人为的
繁荣的结论。也就是说:大萧条不是资本主义的失败 , 而是过度积极的国家造成
的失败。这一结论不仅与凯恩斯的政府主义背道而驰, 而且与弗里德曼的货币数
量理论也有明显分歧。
奥地利学派是坚信自由主义的学派, 他们认为在一个纯粹的市场中, 只要没
有政府的干预, 是不会出现连续不断的错误的, 它有自己的修正能力。 而政府错
误或者过激的货币政策导致了普遍性的商业周期。罗斯巴德认为: “商人受到银
行信贷膨胀的误导 , 对高级的资本商品进行过度投资,而这类商品的生产要得以
顺利维持,就必须伴随着较低的时间偏好以及大量的储蓄与投资 ; 一旦通货膨胀
渗透到大多数人民生活中 , 旧有的消费 - 投资比例就会被重新确立起来 , 同时对较
高层生产领域的商业投资就显得多余而浪费。 商人由于受到信贷扩张以及由此导
致的自由市场利率变化的影响 , 作出了错误的选择” 。可以看出, 萧条已隐于表面
的大繁荣之下,正伺机发出致命一击,商业周期已不可避免。
正如张维迎所言: 我们坚持认为奥地利学派的分析是唯一可以解释商业周期
和与之类似的现象的。 诚然, 商业周期的问题有关普遍性的繁荣与萧条, 经济的
大起与大落。 在自由市场下,“较好的企业家 , 他们在判断消费者和其他生产者需
求的时候 , 往往比较准确 , 并能因此获得利润 ; 而那些能力较差的则会蒙受损失” ,
“通常 , 在任何一段时间里 , 只有一些商人遭受损失 , 大多数人要么不赔不赚 , 要
么获得利润”。不过,当商业周期来临时,情况就大不同了。而商业周期所要解
释的正是那些走向神坛的企业家、 精明的商人是怎么突然之间全部犯下同样的错
误,蒙受巨大损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