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模块化教学大纲64学时.doc

格式:doc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模块化教学大纲64学时.doc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2011/9/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模块化教学大纲64学时.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Ⅰ》课程模块教学大纲
教育层次:专科层次、学制三年
课程模块号:D1C102A
课程教学时数:64
学分数:4
制订或修订执笔人:倪森寿完成日期:2006年7月
审核小组: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日期:2006年8月
课程模块审批通过文件号:锡职院教字[2006]7号
第1次修订
签发人:谈向群签发日期:2009年8月
有效期至 2009年3月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该课程是以“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定和实施”为主线,有机融合相关课程内容而建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2课程任务
课程主要以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有机融合了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及常用机床夹具的基本知识,讲授了常用刀具的结构与选择、常用夹具的设计方法、机械加工的质量分析等内容。培养学生“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实施”的能力。
二、先修课程模块

机械制图Ⅰ、机械制图Ⅱ(B)、机械技术基础Ⅰ、机械技术基础Ⅱ

C1B211A、C1B213A、C1C111A、C1C112A
三、教学目标

1)掌握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2)了解金属切削过程中主要物理现象、变化规律及其控制方法;
3)掌握刀具静止角度的标注方法和刀具工作角度的计算方法;
4)掌握“六点定位原则”及定位误差的计算;
5)掌握“工艺尺寸链原理”并进行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计算方法;
6)掌握工艺路线拟订的原则和步骤及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编制的一般方法;
7)了解机械加工质量分析的方法。

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实施;
3)机械装配常用方法和选择。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单元一金属切削加工基本定义

1) 明确切削运动和切削要素;
2)了解工件上的加工表面;
3)掌握刀具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
4) 掌握刀具工作角度的计算;
5)了解切削层公称横截面要素和切削方式。

1)重点
切削用量三要素、刀具几何角度的标注、切削层公称横截面要素。
2)难点
刀具工作角度。
单元二金属切削中的物理现象及基本规律

1)了解金属切削中切削变形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2)了解切削温度(切削热)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3)了解切削力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4)了解刀具磨损和刀具耐用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5)掌握工件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改善;
6)掌握刀具材料的合理选择;
7)掌握切削液的合理选择;
8)刀具几何参数的合理选择;
9)掌握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1)重点
切削过程中物理现象的影响因素、切削过程基本规律的应用。
2)难点
刀具几何角度的合理选择、切削用量的合理选择。
单元三机械加工工艺基本理论

1)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
2)了解机械加工生产类型及工艺特点;
3)掌握工艺规程制订原则、步骤及工艺文件格式;
4)掌握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5)掌握毛坯的选择原则和方法;
6)了解基准与工件定位的概念;
7)掌握“六点定位原则”及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
8)了解常用定位元件;
9)掌握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
10)掌握工艺路线的拟定;
11)掌握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方法;
12)了解机械加工生产率和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

1)重点
工艺过程的组成、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基准与工件的定位、定位误差分析、工艺路线的拟定、工艺尺寸链计算。
2)难点
定位误差分析、工艺尺寸链计算。
单元四机械加工质量分析

1)了解机械加工精度;
2)了解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
3)掌握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及其分析;
4)掌握提高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
5)掌握加工误差统计分析;
6)掌握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及其分析;
7)了解影响表面物理机械性能的因素;
8)了解机械加工中的振动及消除;
9)掌握降低表面粗糙度值的措施。

1)重点
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概念、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因素、加工误差统计分析。
2)难点
加工误差统计分析。
五、教学时间分配表
表1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Ⅰ》学时数分配表
序号
课程内容
课时分配




实验或现场教学或其它
合计
1
单元一
金属切削加工基本定义
概述
8
2
10
刀具静止角度参考系和刀具静止角度的标注
刀具工作参考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