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秘、变幻无常,运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的景色秀
丽、云遮雾罩。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把那色彩
斑斓、千姿百态的云雾展现给学生看,让孩子们置身其中,为学生的说话练习打下基础。
一、以读促教,读中体会。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览途中,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
交融,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
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色彩斑
斓、千姿百态的云雾,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
读书欲望。我还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男女生赛读,个人读,
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
二、品读词句,理解感悟。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出示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
初步把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感
悟。如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
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又像是
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茫茫的大海” 、“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
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图文结合,并展开想象,拉近学生
的生活实际, 这样,学生就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 教学第三段时 , 我先示范把第三段读一遍,
故意把“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这几个词给漏读了,然后让
学生说老师读得怎样, 学生就说老师把这些词漏读了, 教师顺势说, 这几个字老师刚才不读,
课文不是也很通顺吗?让学生讨论这几个词能不能不要,学生体悟出不能不要,因为它写出
了庐山云雾变化的快。然后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庐山云雾变化快,即:庐山的云雾
(
瞬息万变, 刚刚( ) 学生快速接着说) 转眼间又 ( )(学生又继续快速接着说) 明明( )
(学生继续快速接着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 ) (学生接着快速接着说)如此反
复几次,除了书上云雾变成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
洋上的一座冰山,又让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说云雾变成其它的样子。
这样教学既把庐山云雾变化快的特点突出来,又训练学生用这些词进行说话,学生的思
维在快速转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效果很好。学完这两段后,我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
基础上,准备以导游员的身份向游客们介绍庐山的云雾。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巩固并积累了语言,将书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积累奠定基础。
三、发挥想象,大胆表达。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乐于想象是儿童的天性,学生的学习也总是伴随着想象。在本课中有二
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想象登山路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情景。二、看图想象庐山云雾有哪
些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