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阴阳之间关系(精选).doc

格式:doc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阴阳之间关系(精选).doc

上传人:博大精深 2015/9/1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阴阳之间关系(精选).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阴阳之间关系
阴阳学说,是以阴阳的相对属性、阴阳之间的运动变化规律来认识自然、解释自然的一种理性认识。阴阳之间的运动变化规律,着重探究的是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兹就阴阳之间的主要关系,分述如下:
一、阴阳交感相错
所谓交感相错,即相互关联、相互感召、相互作用之义。古代思想家认为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万物生成、变化之本始所在。对此,荀子指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礼论》)。其“合”与“接”,就寓有交互作用之意。《黄帝内经》也明确提出:“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素问·天元纪大论》)“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强调阴阳交感相错是万物发生变化的前提条件。《易经》非常重视阴阳两者能否交感相错,认为:“天地交,泰”(《周易·泰·大象》);“天地不交,否”(《周易·否·大象》)。泰,即通畅、安康、正常、生机勃勃的状态;否,指痞塞、不通、失常、了无生机的状态。阴阳两者只有不断发生交互作用,才会进一步呈现出对立制约、互根相成、消长更胜、相互转化等特性或趋向。因此,阴阳交感相错是阴阳之间一切运动变化的前提。阴阳交感相错的认识,体现在中医学中,则是强调机体的各脏腑组织及功能活动之间,应始终交互感召而发生作用。惟有如此,生命过程才能正常。如就脏腑而言,肾属水脏而为阴,心属火脏而为阳。心肾(阴阳)始终处于上承下济、相互交感状态。否则,将导致一系列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的病理变化。就整个机体而言,人体阴阳二气在布达周身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相互作用。一旦交错受阻,就可因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导致厥、逆、闭、脱等严重病证。治疗这些病证的关键,也应着眼于恢复阴阳的交感相济,使之交互承接。
二、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对立制约有两层含义:一是阴阳的属性是相对应的、相矛盾的。如上与下、寒与热、内与外、升与降、明与暗等,都具有相对的属性。凡阴阳,其属性都是对应的,没有两相对应的双方便构不成阴阳。二是在某种条件下,阴阳之间存在相互争搏、相互制约的趋势,两者呈现你强我弱的态势。阴阳的任何一方过于强盛,均可过度抑制对方而使之趋弱;或者任何一方的过于不足,亦可导致对方的相对亢盛。如寒与热、动与静、阴邪与阳气、阳邪与阴液等都存在相互抗争、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季节气温的更替为例,其主要取决于寒暖气流之间的阴阳相反相搏的结果。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是故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四十五日”,是指从冬至到立春及从夏至到立秋。从冬至到立春,阳热之气趋强而北上,使阴寒之气被抑而趋弱;至夏令则阳热之气趋于盛极,阴气伏藏,气温炎热。自夏至到立秋,阴寒之气渐盛而南下,阳热之气被抑而趋弱;至冬令则阴寒之气趋于极至,阳气潜伏,气温寒冷。气温寒热的更替变化即在阴阳相反相搏的过程体现出来,并如此胜复往来,年复一年。
阴阳对立制约的理性认识,中医学广泛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如生理过程中,机能的兴奋与抑制,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阴阳的相反相搏。兴奋属阳,抑制属阴;兴奋过亢,则阳胜阴弱。兴奋不足,则阳弱阴强,反之亦然。再如疾病过程中,以阴邪与阳气为例,人体感受阴邪,体内阴偏胜,对阳的制约太过,必然造成阳气耗损,导致“阴盛则阳病”。同理,感受阳邪,体内阳偏胜,耗损阴液,亦致“阳胜则阴病”。
三、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相互依存而不能单独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