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总论
规划目的
呼应国家沿海开发战略,做强沿海中心城市,提升盐城综合服务功能与区域竞争力,适应盐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和交通一体化发展,促进盐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与《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同步,编制《盐城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3-2030)》(以下简称本规划)。
编制依据
(1)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1995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37-2012)
《江苏省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导则》,2011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DGJ-08-96-2001)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 15-87)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07
其它相关技术标准
(2)相关规划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30)》,2012
《盐城市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2007
《盐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2013
《盐城市沿海地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07-2020)》,2007
《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盐城港总体规划》,2005
规划思路
继承创新结合
充分尊重与汲取同步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体现规划延续滚动。
交通用地互动
充分与城市总体规划互动反馈,凸显交通引导与支撑作用。
导则指引反馈
充分尊重与依据新版综合交通规划导则要求,并应用于规划实践;同步思考、反馈导则技术指引完善的可能。
近期远期兼顾
既要为盐城勾画交通发展蓝图、确定重大设施布局;也要为盐城近期交通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规划时限
基年:2012年
近期:2017年
远期:2030年
远景:X年
规划范围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将本次综合交通规划研究范围划分为三个层次:
盐城市域:盐城市域行政范围,包括盐都、亭湖两区,东台、大丰2个县级市和建湖、射阳、阜宁、滨海、响水5县,总面积16972平方公里。
盐城都市区:盐城市区和大丰市范围,面积4921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西南至盐淮高速公路,西北至市区界及新洋港、盐靖高速公路北段,东至南洋镇界与沈海高速公路,面积约540平方公里。
规划目标
战略目标
支持引导盐城作为“江苏沿海中心城市,现代工商城市,生态旅游城市”的性质定位,构建“畅达、绿色、健康”的盐城城乡综合交通体系。
服务目标与控制指标
实现“4231”目标,即长三角核心城市4小时通达,省内地级市2小时通达,市域各城镇30分钟上高速,城乡公交覆盖100%的行政村。
远期交通发展控制指标
战略目标
主要规划指标及措施
畅达
区域通达指标(4231):
长三角核心城市4小时通达;省内城市2小时内通达;市域各镇30分钟上高速公路,城乡公交覆盖100%行政村;
城市畅达指标(3235):
大丰、建湖、射阳城区30分钟通达,打造半小时同城交通圈;中心城区20分钟上高快速路系统;中心城区内85%单程出行时耗控制在30分钟以内;90%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时耗控制在3刻钟(45分钟)以内;中心城区居民5分钟到达公交车站。
绿色
中心城区内形成以公交+慢行主导的绿色交通模式体系,慢行交通与公交分担率达80%以上。
公交车辆万人拥有量达到18标台/万人,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大于90%;
道路两侧大气CO/NOx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噪声Leq低于60dB。
所有道路实现精细化设计,创造良好的慢行交通环境。
建设沿河景观道路,完善慢行交通系统,体现盐城“水”、“绿”特色。
健康
形成空铁水公管五种方式齐全、功能协调、广域开放、城乡一体的区域综合交通体系
形成轨道交通、快速公交、普线公交、支线公交等多模式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及其客运枢纽场站体系
形成快主次支级配合理、功能协调的道路网体系
形成组织有序、安全高效、信息智能的道路交通运行体系
战略目标
主要规划指标及措施
主、次干道交叉口全部为信号控制,道路标志标线施划率达100%。
近期总体发展目标与具体目标
初步建成功能结构完善的交通设施体系和运营管理体系,适应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形成区域、市域、都市区交通一体化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等级结构合理的城市道路网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加快快速公交系统建设,确立公交主导地位;完善停车设施建设,加强交通管理水平,市区道路交通基本畅通,市民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建成较为完善的市域干线公路网络;
建成一主两辅三个客运枢纽;
城市骨架道路基本成网,支路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