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网约车保险市场大有可为 UBI 的春天或来
7 月 20 日,北京,大雨持续了一整天。 陈女士早上出门的时候雨还不太大,
她要去市中心开会,担心堵车,也担心开会的地方不好停车,就决定公交出行。
可出了 地铁,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只能步行, 到会场时,她的鞋已经快湿透了。
下午会议结束,雨不但越下越大,还刮起了风。更糟心的是,陈女士的伞偏偏坏
了。急中生智,她想起手机上的叫车软件。平时陈女士多自己开车,或坐公交地
铁,很少用到叫车软件。还好此前有过一次使用经验,她没着急,坐在酒店点开
app ,输入目 的地,立刻就弹出加价 3 倍可更快叫到车的提示。陈女士没有犹
豫就同意了,但即使这样,她还是足足等了 10 分钟才坐上车。雨还在下,没有
变小的迹象。这一次 的经历,让陈女士深刻体会到网约车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8 天后,《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对外公布, 11
月 1 日起执行,媒体称这是网约车正式“合法化”。
实质性进步
与去年 10 月交通部发布的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的专车管理办法草案相比,
此次的《暂行办法》有了实质性的进步。 8 月 3 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
合北京大学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召开了有关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
行办法》政策研讨会。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认为,网约车出现在先,出台管
理规范在后以 及争议四起的环境里,广泛听取、吸收各方意见,在各相关利益
方参与下形成政府管理办法的过程值得肯定。这其中,允许先试具有重要意义,
使这个新行当有机会 在试验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周其仁教授表示,网约车的经验说明, “先试验、再规范”是启动创新、并
使之落地的一条现实路径。 这与中国以往改革经验一脉相承。 从包产到户、 民营
企业、开放外向一直到网商兴起、 快递遍地,无一例外都是试验在先、 规范在后。
虽然周其仁教授并不认同“合法化”这一提法,他认为既然“法无禁止即可
为”,在 2012 年网约车出现那一刻起, 就应该是合法的, 只是出于人们的习惯,
还需 要在“本来合法”上再加一个“明确合法”,更重要的是,对于网约车这
样一个在很短时间就迅速成长的新产业, 确有规范管理的需要。 网约车不是这类
事务。它新 颖,应用最新潮的移动互联技术,令很多人懵懵懂懂,知其然不知
其所以然。它具有极强的网路效果, 一旦越过临界点, 能够迅速集结超量供需方。
她活跃在大都市 和中心城镇, 人群密集于狭小空间, 交互频率高, 外部影响大。
它还占用城镇街道, 那是一种在利用上忙闲极度不均的公地, 带来资源争用的若
干特别问题。当然, 网约车并非在一片空白中横空出世,它自呱呱落地之日,
就挑战早已在位的传统出租车,要动人家的奶酪。
具有以上未加完整刻画特点的网约车, 仅有合法地位是不够的。 实践很快带
出新问题:在网约车行业内外,一种合法的自由会不会影响、妨碍、甚至侵犯其
他相关方 也具有正当合法性的自由?在经验上,市政管理机关与网约车平台、
平台与司机、 司机与乘客、 网约车与争抢街道资源的其他出行业务之间, 一种自
由常常与其他自 由处于磕磕碰碰的状态。
网约车四年来的实践, 要求明确合法, 也要求形成一套管理规范, 以确保这
项中国人出行方面的重大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