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文档名称:

皇城相府的由来.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皇城相府的由来.doc

上传人:cjc201601 2018/10/15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皇城相府的由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皇城相府的由来
在山西泽州一带,没有人不知道陈廷敬陈阁老为老娘修皇城的故事,没有人不拿陈阁老孝敬老娘的事迹当样板。可是,这事到底是真是假,我们就得打破砂锅问(纹)到底了。
原来的故事说,自打陈廷敬在北京做了大官,他的老娘就想去北京看看,可是那时候,几千里路,山高路远,谈何容易呀。所以陈廷敬为这事非常发愁。他一来怕路上老娘万一有个闪失,自己不好在众兄弟面前交待,二怕老娘天生一个大脚,怕看惯了“三寸金莲”的京城人笑话;可不让老娘去吧,实在有些亏心。思来想去,就对老娘说在自己村子里给老娘修一座“小北京”,让老娘天天住在里边。老娘明知儿子的心思,却也理解儿子的苦心,就点头同意了。
哪知“小北京”修好后,被人打了小报告,说陈廷敬私修皇城有野心。陈廷敬知道后,赶心让家人把刚修好的城堡全刷上土黄色。“黄”与“皇”同音,弄得康熙皇上也分不清真假。不过,还真让陈廷敬因祸得福,这事引得康熙二次北巡,都住进了这个山圪坳的“黄城”,所以“黄城”也就真成了“皇城”了。
传说毕竟是传说,故事里的事有假也有真。其实,皇城分内、外两城,内城并不是陈廷敬修建的,在内城的城门洞上方,有一块“斗筑可居”的匾额,是陈廷敬的伯父陈昌言所写。因此,内城的历史就要推算到明朝“崇祯”年间。当时明朝已是蜂烟四起,朝不保夕。而富甲一方的陈氏家族为了保护家财,就委托陈昌言开始筹划修建城堡。历经数年,动用了大量的资财、民工、粮食才建成了内城。“斗筑居”的意思可能是陈昌言自我谦逊的意思。他把这么一大片官居、民宅混居一起,既能打仗御敌,又可藏人聚财的地方比喻成一只小斗,不是很点有意思吗。
皇城的外城是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动工,到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最后建成的。它比内城整整迟了70年。而这时,陈廷敬的老娘也早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就已入土为安了,所以说陈廷敬为老娘修皇城的故事就一定是后人编撰的。不过,这个故事突出地告诉大家陈廷敬是一个大孝子。
入阁拜相后的陈廷敬深得父辈的思想传承,他在修外城时,依内城旧势,接内城之威,使两城相互连结,城下城门相通互为呼应,上面城顶道路内外相连,使两城浑然一体。在内外城北墙连接处,故意凸出一块,远远看去两城合起来就象一只千年灵龟,所以说就有点灵龟千寿的讲究了。
不过,两城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内城的房屋坐东朝西,外城的房屋坐北朝南。内城依山就势,有高大的河山楼,密密层层的藏兵洞,还有地道通往城外,是一座很好的防御工事。外城地势平坦,房屋齐整,有厅堂书房、亭阁花园,住房有尊卑之分,整体就是一处官宦巨宅。内城表现的是坚不可攻、牢不可破的防御主题;外城体现的是清雅高贵的盛世风貌。两城互为映衬,互补长短,如果走进去看看,就像在看一幅漫漫古典画卷。
说到这里,皇城的意思也算交待清楚了,那么‘相府’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陈廷敬官任吏部尚书。“吏部”是清代中央吏、户、刑、工、礼、兵六部的首部,吏部尚书就是百官之首。
康熙皇帝为了表彰陈氏一门忠于朝廷,为国为民都很有建树的品德功劳,在陈廷敬升任后,也同时为他的父亲陈昌期、祖父陈经济、曾祖陈三乐封赠了不同品级的官衔,并下旨要他回家树功德牌楼,为世人做一个楷模。就这样,陈廷敬于康熙三十八年这一年,在老家内城外的过道上修建了一座功德牌楼。把自他以后兄弟子侄十人的具体功名和官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