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淮安美食.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淮安美食.doc

上传人:镜花流水 2018/10/15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淮安美食.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淮安美食
文楼汤包
文楼汤包由淮安古镇文楼而得名。文楼兴办之初,开清茶馆,卖小点,经营涨蛋、卢肉、煮干丝等,味满楚城。后来,由店东陈海仙的武楼酵面串汤包改制成水调面汤包,皮面筱薄,点火就着;包内馅心以肉皮、鸡丁、肉块、蟹黄、虾米、竹笋、香料、绍兴酒等十二种配料混合而成,先加温成液体,后冷却凝固。把冷冻后的馅心纳入包内,入笼而蒸,出笼汤包中的馅心成液体,用手撮入碟内,倒上香醋,撒上姜米,再用香菜,上席后,食用时以餐具点孔,用嘴吸入,汤鲜美可口,弛明京都,流传百载。
现在每年中秋时节,当螃蟹上市,则蟹黄汤包便开始供应,文楼美名在外,顾客争购品尝,令文楼应不暇接,门庭若市。
钦工肉圆
钦工肉圆淮扬菜肴,江苏名菜,江苏地区著名商标。因产于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淮安钦工镇而得名,为康熙年间钦差大臣驻钦工督工治水时所创,并成为清朝贡品。因此钦工肉圆又称清宫肉圆、清贡肉圆。
    钦工肉圆以本地纯天然特殊饲料养的家禽及鱼虾为主要原料,以独特工艺制作而成。钦工肉圆口感脆嫩,味道鲜美,富有弹性,爽而不腻,适应当今美食要求,是招待佳宾、馈赠亲友、老少皆宜的上等肉食制品。民间素有“钦工肉圆光又圆,吃在嘴里嫩又鲜,夹在筷子院外摞,落到地上跳三跳,色香味形俱上佳,堪称菜中一奇葩”之赞誉。
    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钦工肉圆”,关键是在制肉糜上有其独特的传统技艺,不是靠刀斩而是拍出来的。两根重达2 公斤的铁棒在肉案上上下挥舞,那身影尤如古代将士冲锋陷阵左突右砍气势冲天;那声音有如马蹄之音,时而万马奔腾,时而放疆缓行,时而闲庭信步,时而马踏落花。刚柔并济,轻缓得当,简直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只有功夫到家,才能制作出“甩过墙头跳三跳”的钦工肉圆。
    1999年钦工肉圆被江苏省贸易厅和江苏省烹饪协会联合授予“江苏十大名菜”。2007年钦工肉圆被认定为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安市钦工肉类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春先生被指定为钦工肉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同时淮安市钦工肉类制品有限公司被指定为钦工肉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2008年在淮安市淮扬菜美食节上,钦工肉圆被中国烹饪协会、江苏省经贸委和淮安市人民政府联合授予“淮安十大美食品牌”。
淮安茶馓(鼓楼茶馓)
淮安茶馓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淮安特产之一,是用上白精面,拉出象麻线一样的细面丝绕成四寸多长、一寸多宽的套环,环环相连,呈梳状、菊花形等网状图案,放入麻油锅中泡炸而成,质地酥脆,味道香美。相传淮安茶馓于清朝晚期就生产了,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清代咸丰五年(1885年),镇淮楼旁的茶馓名师岳文广,改进了茶馓制法,生产出文明中外的鼓楼茶馓,亦称岳家茶馓。宣统元年(1909年),参加江苏省物品展览会,获得奖励。1930年又参加国际巴拿马比赛会,获得银质奖章。在北京食品会上获得优质奖。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了茶馓。又有人称之为“细环饼’,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有诗赞道:
细手提来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无轻梦,压扁佳人缠臂金。
平桥豆腐
平桥豆腐属苏菜系,是江苏淮安的一道名菜,选用内脂豆腐,将其切成一致的菱形小块,配以鸡肉丁、香菇丁、香菜沫,用鲫鱼脑起鲜,因其起锅时淋了一层明油看似不冒热气,其实很烫,一定要小心慢用。平桥豆腐经济实惠,美味可口,食而不腻,清素入肺。
平桥豆腐含有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