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私募基金市场行为的思考
摘要:本文以私募基金及其市场行为表现为研究对象,先从私募基金的涵义、特征、经营主体等几个方面进行理解上的论述,并比较私募基金与非法集资、信托等金融相关概念的区别,分析了解我国私募基金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分析私募基金市场行为的主要特征,归纳这些行为对市场产生的效应并且阐述私募基金之所以产生这些行为的市场制度的原因。最后提出改进私募基金发展的合理建议。
关键词:私募基金;市场行为特征;市场效应;行为选择原因
私募基金作为我国证券市场中不可或缺的机构投资者,在长远的市场发展与运作中对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合法、合规地发展私募基金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工具、改变市场的不良竞争格局、降低交易成本、冲击传统的、落后的操作理念、防范风险,还能够积极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以及市场的稳定。特别是在私募基金的产权基础方面,能够使私募基金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与产权结构改革的重要主体,这是在我国进行经济转轨的特殊、特定的发展环境下,发展私募基金的特殊意义。
一、我国私募基金理论分析
私募基金作为投资基金的一种,是世界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为市场的过剩资本寻找投资以期谋求高额利润的一种特别手段。他是指通过以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的特定的投资人募集资金而设立的基金,基金的销售与收回过程都是通过基金的管理人与投资者之间的私下协商而进行的。
在国外,私募基金在资本市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起源于传统的私人银行,是市场经济由低向高发展的必然历程和产物,其中著名的股神巴菲特以及被称为“金融大鳄”的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也都属于私募基金。
我国私募基金的主要市场行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保底收益的分配模式
在我国,私募基金的性质从其最基本的市场运作形式来看其实就是“受人之托,代为理财”。而这一性质便决定了私募基金的管理人与其委托投资者在获得投资收益后应该进行?c收益相对应的收益分配。市场上,在前几年小型私募基金通常是采用营业部返佣的方式,即基金管理人通过与一些有实力的证券公司的营业部进行协商,将所有的股票买卖全部集中在这个营业部,而该营业部则会抽取约定比例的交易佣金作为报酬。不过在监管当局下调了交易佣金后,加上大市长期盘整,交投冷清,从营业部获得返佣已经无法满足私募基金的日常运作。与营业部的返佣相比,在私募基金的实际操作中,与委托投资者签订收益分配合同的收益既定分配方式被应用的更加广泛。巧合的是,市场上的这些收益分配合同几乎所有都被附上了保底收益的承诺。因为要针对不同客户的不同资金数量、期限、风险偏好等来确定收益分配中的保底收益,所以一般来说收益分配合同采用一对一的方式。
(二)融资渠道涉及违规资金
根据对我国私募基金的长期跟踪调查,研究人员发现我国的中产阶级这些年来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就这个私募基金的市场来说,以各种证券工作室的模式和途径来募集个人投资者的资金规模却一直都很小。所以在我国私募基金的资金来源中属于这部分性质的资金数量很小,主要的融资渠道还是集中在银行资金、挪用客户保证金、委托理财等方面。然而在我国现在施行的金融法律法规的框架下这些资金来源很多时候属于灰色甚至违规的范畴里。
本世纪初曾经轰动一时的张长法“吃蛋卡”事件,从当事人张长法的主观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