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飞 天课品.ppt

格式:ppt   大小:5,228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飞 天课品.ppt

上传人:一花一世 2018/10/15 文件大小:5.1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飞 天课品.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飞天
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第九册
闽侯路小学

2010年9月
飞天
飞天的来源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乾闼婆是印度梵语的音译,意译为天歌神。由于他周身散发香气,又叫香间神,紧那罗是印度古梵文的音译,意译为天乐神。乾闼婆和紧那罗原来是印度古神话和婆罗门教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神话传说中说他们一个善歌,一个善舞,形影不离,融洽和谐,是恩爱的夫妻。后来被佛教吸收,化为天龙八部众神中的两位天神乾闼婆和紧那罗最初在佛教天龙八部众神中的职能中有区别的。乾闼婆---乐神的任务是在佛教净土世界里散香气,为佛献花、供宝、作礼赞,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 歌神的任务是在佛国净土世界里,为佛陀、菩萨、众神、天人奏乐歌舞,居住在天宫,不能飞翔于去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的职能混为一体;乾闼婆亦演奏乐器,载歌载舞;紧那罗亦冲出天宫,飞翔云霄。乾闼婆和紧那罗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化为后世的敦煌飞天。莫高窟西魏时已出现了持乐歌舞的飞天。隋代以后,乾闼婆和紧那罗混为一体,已无法分辩了。只是音乐界、舞蹈界写文章时,为了把他们和乐伎加以区别,把早期天宫奏乐的乾闼婆定名为天宫乐伎,把后来合为一体、持乐歌舞的飞天定名为飞天伎乐。
敦煌石窟中的飞天
1、兴起时期:(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西域式飞天。285窟飞天。敦煌莫高窟285窟是代表窟,北魏时修建。前室平面横长方形,窟顶一面斜坡,甬道平顶。主室平面方形,中央为低矮的方台,窟顶覆斗形,正壁凿一大二小的圆券形龛,南壁和北壁各开四个小禅室。窟顶绘制了伏羲、女娲、日天、月天、风伯、雷神。  在这生动形象的天体中,穿插着身材细长苗条、飘带翻卷潇洒的飞天。在南壁佛教本生故事壁画上方,为一条六米多长的飞天乐队,十二身姿态优美、富有韵律的飞天演奏着琵琶、鼓、箫、笛、笙等乐器,为飞天代表作之一。窟顶中心方井画华盖式藻井。该窟内容丰富,技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敦煌石窟中的飞天
2、创新时期:从西魏到隋代。此时期的敦煌飞天,处在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飞仙相交流,相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璧的飞天。莫高窟西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位置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只是西魏时期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一种是西域式飞天,一种是中原式飞天。西域式飞天继承北魏飞天的造型和绘画风格。中原式飞天,这种飞天是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教飞天相融合的飞天:中国的道教飞仙失去了羽翅,裸露上体,脖饰项链,腰系长裙,肩披彩带;印度的佛教失去了头上的圆光和印度宝冠,束起了发髻,戴上了道冠。人物形象宣传是中原“秀骨清像”形,身材修长,面瘦颈长,额宽颐窄,直鼻秀眼,眉细疏朗,嘴角上翘,微含笑意。
箜篌伎乐飞天
敦煌石窟中的飞天
3、鼎盛时期:初唐到晚唐。到了唐代,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唐代的飞天具有奋发进取、豪迈有力、自由奔放、奇姿异态、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
敦煌飞天中唐
中唐飞天
敦煌石窟中的飞天
4、衰落时期:从五代至元代。这一时期的敦煌飞天继承唐代余绪,动态上无所创新,逐步走向公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