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闲笔不“闲”.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闲笔不“闲”.doc

上传人:zbggqyk171 2015/9/1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闲笔不“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闲笔不“闲”
《金岳霖先生》是汪曾祺写于1987年的一篇回忆性文章。文中第二段花了好大篇幅来写西南联大教授的穿着:
“他身材相当高大,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天冷了就在里面围一条很长的驼色的羊绒围巾。联大的教授穿衣服是各色各样的。闻一多先生有一阵穿一件式样过时的灰色旧夹袍,是一个亲戚送给他的,领子很高,袖口极窄。联大有一次在龙云的长子、蒋介石的干儿子龙绳武家里开校友会,――龙云的长媳是清华校友,闻先生在会上大骂‘蒋介石,王八蛋!混蛋!’那天穿的就是这件高领窄袖的旧夹袍。朱自清先生有一阵披着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蓝色毡子的一口钟。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的,好像只有金先生一个人。他的眼神即使是到美国治了后也还是不大好,走起路来有点深一脚浅一脚。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
语文教参上说这些闲笔,增添了文章的意趣,体现了散文自然洒脱的“散”之美。乍一看,这些教授颇为张扬个性,特立独行,有趣得很,然而仅仅限于有趣。可是,如果光是为了增添文章意趣,不可能写这么详尽,涉及人物这么多。
通常说散文是“形散而神不散”,优秀的文章在清淡自然、不拘成法的背后必有其“精气神”,也就是说其中必有作者自己的匠心所在。汪曾祺先生在此处大书特书,不仅仅是靠记叙好玩、怪异之事来吸引读者眼球,更重要的是要让我们了解金岳霖先生所处的人文环境。
一、折射出西南联大宽容个性的校风
汪曾祺晚年在一篇题为《新校舍》的文章中写道:“有一位曾在西南联大任教的作家教授在美国讲学。美国人问他,西南联大八年,设备条件那样差,教授、学生生活那样苦,为什么能出那样多的人才?――有一个专门研究联大校史的美国教授以为联大八年,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都多,为什么?这位作家回答了两个字:自由。”
汪曾祺提到西南联大的校风是“民主、自由、开放”,这在教授们可以称得上乱七八糟的穿着上就可见一斑了。服装就如同一种符号,古代社会中服装有严格的区分,不同的服饰代表着一个人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这也是“礼”的表现之一;即使到了现代,衣着还是身份的象征,所以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即使生活潦倒也要坚持穿长衫,因为那是他曾经是一个读书人的标志。而联大教授们的衣服却是“各色各样”五花八门,尤属朱自清披赶马人穿的一口钟这个细节最夺目。穿着自由的背后就是联大的思想自由和学术自由的价值标准。
二、折射出当时西南联大教授生活的清苦
据资料记载,抗战期间,物价飞涨,通货膨胀,联大师生生活十分困难。很多著名教授已不复清华北大时期的优雅,破衣烂衫者比比可见,汪曾祺提及一个例子:“有一个女生从南院(女生宿舍)到新校舍去,天已经黑了,路上没有人,她听到后面有梯里突鲁的脚步声,以为是坏人追了上来,很紧张,回头一看,是化学教授曾昭抡。他穿了一双空前(露着脚趾)绝后鞋(后跟烂了,提不起来,只能半趿着),因此发出此梯里突鲁的声音。

像岳南的《北渡南归》、傅国涌先生的《民国年间那人这事》很多著作中都提到联大教授生活之惨状。在这段文字中,闻一多那件旧的、式样过时的夹袍,朱自清那件蓝色毡子的一口钟,都能折射出当时西南联大教授的极其俭朴寒伧的生活。
三、折射出大师们潜心治学,不讲穿着的敬业精神
文中“联大的教授穿衣服是各色各样的”,怎么舒服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