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58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上传人:daoqqzhuanyongyou2 2018/10/16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十三五”规划》,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提高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增强科技创新对事业改革创新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现状和趋势

大地测量与导航定位方面。GPS、北斗(BDS)、格洛纳斯(GLONASS)和伽利略(Galileo)等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都在加快建设和完善进程,区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设加速推进。GNSS数据处理由离线向在线转变,美国等提供了高精度在线GNSS数据处理服务。国际地球参考框架点坐标精度达到毫米级,年变化率的精度优于1毫米/年。全球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GOS)正致力于整合各类大地测量数据,形成一致、可靠的大地测量数据产品。重力测量卫星CHAMP、GRACE和GOCE的成功升空以及GRACE后续星的即将发射昭示着人类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卫星重力测量时代。室内外无缝导航定位技术发展迅速,形成了无线局域网(WiFi)、超声波、射频识别(RFID)、蓝牙等多手段互为补充的室内导航定位技术体系。英国国防科学与技术实验室正在研制量子导航定位系统,能精确跟踪人体移动的位置,可在水下精确导航定位。
摄影测量与遥感方面。卫星影像正在向高时空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方向发展,WorldView-。航空摄影测量成为三维精细建模主要手段,多角度倾斜航空系统逐渐成为城市精细三维建模的重要数据采集装备。多时相合成孔径雷达(SAR)干涉测量、极化干涉测量和SAR层析建模技术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机载激光雷达(LiDAR)技术已成为复杂地形测量和三维建模的重要手段。地面移动激光扫描系统可以快速获取目标三维和属性信息。基于多源传感器的数据融合与反演服务成为遥感技术应用新趋势。
地理信息与地图制图方面。地图制图更加注重产品的三维表达以及属性信息的精细化,产品内容和产品形式向社会化、三维化、动态化、泛在化和智能化发展。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发布了更易于促进地理信息产品快速广泛传播的美国地形图,瑞士正在开发包含10层要素的三维地形景观模型(3DTLM)。地理信息的现势性方面,英国实现了半年现势性的全国多尺度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动态更新。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基于云架构的地理信息数据网络化采集、自动化成图、智能化分析与泛在化服务正在成为热点。
地理国情监测方面。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在战略规划、土地覆盖和土地利用、国土疆域、自然灾害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地理国情监测工作。地理国情监测数据获取技术比较成熟、获取手段多样,涵盖了航天、航空、低空、地面等多个层面和光学、雷达、LiDAR等多种方式,能及时获取不同空间、时间、光谱分辨率的地理国情监测遥感影像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可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丰富的数据源。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全球变化、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自然灾害、地表沉降等领域,大多以科学研究为主,还没有形成清晰完整的技术标准。

(1)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明显改善
国家先后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重大政策,极大地优化了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发展环境,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召开了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工作会,印发了《关于加强测绘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意见》和《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技术大纲》等相关科技政策文件,为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建立和完善了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为加强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政策基础。良好的政策有效地保障了测绘地理信息科技经费的投入,据统计,
“十二五”期间,,,较“十一五”%。企业加大了科技创新投入力度,部分企业研发投入高达企业年收益20 %以上。
(2)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大力推动核心与关键技术攻关,形成了一批重要创新成果,信息化测绘技术体系基本建成。资源三号01、02星成功发射,开启了我国自主航天测绘的新时代。成功研制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芯片,结束了我国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产品“有机无芯”的历史。北斗导航卫星建立了星间链路,标志着我国掌握了全球导航卫星星座自主运行核心技术。研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