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缓解新生入园分离焦虑的策略
摘要:每年的九月份是幼儿园新生入园的时候,此时的幼儿园总是哭声一片,孩子们有的大声哭闹、有的又滚又跳,老师们抱得抱、哄得哄,而幼儿园外的家长们有的翘首期盼、有的默默流泪,这就是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新生入园普遍出现的现象,它给幼儿入园造成了一定的痛苦,对家长的情绪产生困扰,对教师的工作也加大了难度,如何缓解幼儿入园时的分离焦虑,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的密切配合,更需要我们教师的积极应对,机智处理。
关键词:分离焦虑家园合作策略
分离焦虑(Dissociative anxiety),是孩子离开母亲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最亲近的人从视线中消失了,孩子会一下子不安起来,会用喊叫、哭闹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呼唤妈妈的出现。又是一年开学季,让我们一同走进幼儿园,看看这里的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分离焦虑。
案例:开学的第一天,洋洋安安静静地玩玩具,听从老师的指令,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是典型的乖乖男。可是到了第二天,当爸爸妈妈送他来幼儿园的时候,他却抱着妈妈不放手,好不容易在老师的安抚下,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安静下来,可是不一会儿突然大哭起来,然后走到自己的小抽屉前,拿出自己的小毛毯,抱在怀里,嘴巴不停地说:
“我要妈妈!”
从上述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每个孩子入园适应的情况不同,有的幼儿不适应表现为哭闹;有的幼儿不适应表现为进餐困难;有的幼儿不适应表现为身体不舒服等等。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小班新入园孩子中,分离焦虑持续一周的占15%,持续两周的占65%,持续三周以上的占20%,由此可见,幼儿的分离焦虑问题比较普遍,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幼儿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
分离焦虑的产生与幼儿的家庭教养方式、不良的家庭饮食习惯、幼儿的个性性格等因素有关。
现在很多6+1家庭的结构即六个大人照顾一个孩子,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走路不是爸爸抱着就是爷爷背着,要么就是奶奶用小推车推着,生怕孩子走路累着。吃饭时宝宝在前面跑着,后面大人拿着碗在后面跟着,吃一口玩一下,生怕宝宝给饿着,致使幼儿养成了事事依赖大人的习惯。
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忙于工作,孩子都丢给自己的父母。而很多老人们则认为孩子只要吃饱穿暖不出事就可以了。有的老人早上会给宝宝准备丰盛的早餐如饺子一碗、汤包6个、豆浆两杯,宝宝每天都吃得饱饱的。到了幼儿园不久早点时间到了,宝宝又吃了一杯牛奶和一块面包。中午午餐时,宝宝还不饿就不想吃饭了。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处处称霸,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好说歹说才能哄好了。到了幼儿园,玩具、图书大家都要分享,这时的他们开始不乐意了,又开始大哭大闹,有的甚至开始动手。
二、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方法
【幼儿园】
,增加师生情感
在新生入园前,组织教师全面家访,让家长、孩子了解教师,同时教师通过家访也对孩子有了全面的了解。比如事先了解孩子的乳名和爱好,以便入园以后更好地安抚孩子。如果孩子在饮食和生活中有一些特殊的需求,通过家访也可以让老师提前准备,这样孩子在入园后对老师会有更多的亲近感。
,提前做好入园准备
在开学前,我园都会召开新生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