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58王沂孙.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58王沂孙.doc

上传人:shijijielong001 2018/10/17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58王沂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58王沂孙(七)词的发展,自从唐五代以来,如温庭筠、韦庄的那些写美女跟爱情的小词,就已经有了很深远的含义了。只不过作者不一定有这样明确的用心,而自然地表现出来这样一份情意,一个作者不能够隐满自己,他的修养、品德、感情是会自然地在作品之中表现出来的,自然能够引起读者的一份深远的联想。这是词的一个特色。所以周济认为,王沂孙的词没有把亡国的悲哀直接写出来是好的。这种认识不是完全的错误,因为词有这样一种特质,即使是辛弃疾的“忠义奋发”,也是往往假借大自然的景物形象来表现的。如假借“举头西北浮云”来暗喻沦陷的北方故国,有“潭空水冷,月明星淡”的这种现实环境的冷漠,来表现他自己在南宋被排挤的这种悲慨。而且长调需要铺陈,铺陈就要找材料填进去。而这个填进去的材料,作为诗歌的这种韵文的创作来说,是重视形象的表现的。除了大自然形象以外,还有典故、传说、神话等,就是另外的一类形象。辛弃疾的《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所写的“倚天万里须长剑”的形象就是古代的典故,是另一类形象。因为据传说在南剑双溪楼前的剑潭里,沉没了两把宝剑,这是个历史典故构成的形象。词的写作要用委婉曲折的笔法来表达,有的时候他所假借的形象是自然的形象,也有的时候是典故的历史形象。所以,委婉曲折本来是词的一种特色。王沂孙词没有剑拔弩张的****气,并且不作直说,这本来是词的一种特质,但他跟辛弃疾不同。辛弃疾虽不直说,但是他有一种豪壮的气势。“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你看他那种雄伟的豪壮的气势。他为什么有气势?因为他本身有这样的感情。不但有这种收复失地的感情,他也相信自己有收复失地的本领。他不只是一个在纸上谈兵的词人,而且他也是一个有才干、有谋略的真正的英雄豪杰。王沂孙的词的委婉曲折的一面,虽与辛弃疾有相似之处,可是他毕竟没有辛弃疾那种忠义奋发的精神,没有那种深厚博大的志意和感情。为什么?因为他本来就没有,因为他本来就是一个在国家没有灭亡的时候既没有追求过功名利禄,在国家败亡以后,他也不曾有过真的在实践上做出执干戈卫社傻的拯救危亡的行动。所以这样的人就只剩下了这样一种悲哀,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了。国家灭亡以后的作品是亡国之音,所以写得悲哀。它充满了对过去往事的思想和怀念,这是他不得不如此的,是外在的环境跟自己本身的感情品格结合的结果。诗词这个东西,你是什么样的感情和品格,是无法隐藏的。你必然表现出那样的感情和品格。这是从王沂孙本身来说的。可是从写作的方式上说来,他是合乎词的委婉曲折的表达方式的。周济又云:“咏物最争托意。”他说咏物的词,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争托意,是要有深刻的含义,因为诗歌这类作品主要是先有一份感发的生命。“情动于中”然后“形于言”,是“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摇荡性情”,才“形诸舞咏”。你如果确有一份蠢蠢欲动的情意,在你内心摇荡,那么你写出的作品才能够真正地带有一种感发的生命和感发的力童。可是你还要注意到,能感之,这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可是尽管你有感动,甚至是一百二十分的感动,但是你没有写作的修养和训练,你还是写不出好诗的。所以除了“能感之”以外的第二个因素是“能写之”。你要在你的文字语言的传达上,真的能够把你的这种内心性情的摇荡表现出来,才是好的作品。你如果只看见一个外物,青山碧水,绿草红花,每个人都看得见,你看见了以后,内心感动了吗?清朝另外一个词人况周颐曾写过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