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5
文档名称: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

格式:doc   大小:184KB   页数:8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

上传人:neryka98 2018/10/17 文件大小:18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耳鼻喉临床技术操作规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篇鼻科学 2
第一章鼻外伤及鼻外部炎性疾病 2
第一节鼻骨骨折复位术 2
第二节眶骨骨折复位术 3
第二章鼻中隔疾病 4
第一节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4
第二节鼻中隔成形术 6
第三章鼻黏膜炎性疾病 7
第一节下鼻甲温控射频、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 7
第二节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8
第三节下鼻甲成形术 9
第四章鼻出血的常用止血方法 10
第一节鼻腔填塞 10
第二节血管结扎 12
第五章鼻炎、鼻窦炎手术 13
第一节上颌窦穿刺冲洗术 13
第二节鼻内镜检查术 14
第三节鼻窦负压置换术 15
第六章鼻内镜下鼻窦及鼻中隔矫正术 16
第一节鼻内镜鼻窦手术 16
第二节儿童鼻内镜检查术 25
第三节儿童鼻内镜鼻窦手术 26
第四节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27
第五节后鼻孔闭锁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29
第七章鼻及唇腭整复手术 31
第一节整复外科概述 31
第二节鼻部整复手术 36
第二篇咽科学 45
第八章咽部创伤及咽部异物 45
第一节 茎突截短术 45
第九章咽淋巴环疾病 47
第一节 扁桃体切除术 47
第十章咽部及颈深部脓肿 48
第一节 扁桃体周围脓肿切开排脓术 48
第二节 咽旁脓肿切开排脓术 49
第三节脓性颌下炎切开引流术 50
第十一章咽部良、恶性肿瘤手术 51
第一节 颈外动脉结扎术 51
第二节鳃裂瘘管、囊肿切除术 52
第二节 扁桃体肿瘤切除术 53
第三篇喉科学 54
第十二章喉创伤、喉狭窄及喉异物 54
第一节 急性喉外伤手术 54
第十三章喉麻醉及检查术 56
第一节 喉腔表面麻醉 56
第二节 喉纤维镜检查及手术 57
第三节支撑喉镜下手术 58
第十四章喉感觉、发声障碍及喉肿瘤切除术 60
第一节喉显微手术 60
第二节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 61
第三节喉裂开术 62
第四篇耳科学 63
第十五章耳损伤及后天性畸形 63
第一节耳郭部分缺损的修复术 63
第二节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手术治疗 65
第十六章耳部非特异性炎性疾病 66
第一节鼓膜穿刺 66
第二节鼓膜切开 67
第三节鼓膜修补术 68
第四节乳突根治手术 69
第五节改良乳突根治术 70
第六节单纯乳突凿开术 71
第十七章传导性耳聋 72
第一节乳突病变切除+鼓室成形术 72
第十八章耳源性眩晕 74
第一节甘油试验 74
第二节温度试验 75
第三节位置性眼震检查法 77
第四节变位性眼震检查法 78
第五节耳石复位法 79
第六节迷路瘘管试验 80
第七节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梅尼埃病 81
第五篇气管、食管学 83
第19章气管切开术 83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第一篇鼻科学
第一章鼻外伤及鼻外部炎性疾病
第一节鼻骨骨折复位术
(XXXXXXXXXXX医院XXXX年第XX版)
鼻骨单纯性骨折而无移位者不需处理;发生外鼻畸形者,须在肿胀发生前或消肿后进行手术复位,但最好在受伤后2~3h内或10d之内进行,以免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或后遗难治畸形。大多数可用闭合性复位法加以矫正。骨折超过2周者,则因骨痂形成而使复位发生困难,有时需行开放式复位,这种情况较少。
【适应证】
1. 鼻部骨折后鼻梁变形,鼻骨下陷性骨折和鼻中隔骨折,触诊有骨摩擦感。
2. 鼻骨X线片显示骨折错位。
3. 如鼻部肿胀严重,须待肿胀消退后,尽早在2周内进行骨折复位。
【禁忌证】
1. 无特殊禁忌证。
2. 如合并严重的颅脑外伤,应首先处理颅脑外伤。
3. 如有严重的高血压病、冠心病,外伤后恶化,应等待病情稳定后在行骨折复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闭合式复位法用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小儿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但应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
(1)单侧骨折:可将鼻骨复位钳一叶伸入同侧鼻腔内,一叶置于鼻外,将钳闭合,钳住软组织与骨折片,稍加拧动,并用手指在鼻外协助复位。复位后行鼻腔填塞。如无鼻骨复位钳也可用鼻骨膜分离器或钝头弯血管钳代替。
(2)双侧骨折:可用鼻骨复位钳伸入两侧鼻腔至骨折部位的下后方,向前、上轻轻用力平行抬起鼻骨,此时常可闻及鼻骨复位声;用另一手的拇指和示指在鼻外协助复位。如鼻骨骨折合并有鼻中隔骨折、脱位或外伤性偏曲,可先用鼻骨复位钳的两叶,伸入两侧鼻腔置于鼻中隔偏曲处的下方,挟住鼻中隔,垂直向上移动钳的两叶,脱位、偏曲之处即可恢复正常位置,复位钳向上已达鼻骨下后方时,即按上述方法抬起鼻骨。
(3)鼻中隔须矫正者:可用两叶较宽的钳子松松夹住鼻中隔使其复位,或在偏曲一侧先填塞,将鼻中隔压向对侧,再填塞对侧鼻腔,必要时在鼻外加以固定。
(4)伴有鼻中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