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文档名称:

产业政策和数据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31KB   页数:2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产业政策和数据分析.doc

上传人:阳仔仔 2018/10/18 文件大小:13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产业政策和数据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产业政策与数据分析
第 43 期
(总第764期)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2017年11月23日
国信观点: 世界制造业发展环境呈现新变化
宏观导航: 王一鸣:中国经济增速未来还会下降但幅度大大缩小
赫荣亮:国内大宗商品市场将保持景气运行态势
程实、钱智俊:中国经济将在三个维度发生质变
数据快报: 冶静怡:解读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
2017年10月份能源生产情况
政策快递: 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际产经: 管涛:今年人民币升值拖累了出口吗?
内部报告: 连平:创新型国家建设呼唤科技金融支持
朱鹤、李晓:不宜高估环保督察对经济短期影响
世界制造业发展环境呈现新变化
1、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兴起
金融危机以来,科技创新的动能不断积蓄,信息、新能源、生物、新材料等技术通过互连、集成、嫁接的方式在原有水平上不断取得突破,新技术替代旧技术、智能型技术替代劳动密集型技术趋势明显。在多样化融资模式以及开放式合作机制的带动下,科学技术的应用程度加深,成果转化速度加快,很多新技术已经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强。可以预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不断孕育突破、产业发展格局持续深刻调整的特殊时期。
2、欧美再工业化加速推进
2008年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智能化制造为特征、以发展高技术新兴产业为重点的“再工业化”,力图通过这项系统工程,改变“发达国家控制研发、设计、销售环节,发展中国家进行加工制造”的传统产业分工格局,重塑发达国家制造业竞争优势,加强对技术制高点的控制能力,最终形成全价值链的产业竞争布局。各国纷纷出台了推动新一轮产业变革、助推“再工业化”的战略举措。本轮欧、美“再工业化”不是向传统制造业的简单回流,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制造业,重塑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工业体系才是其真正的战略意图。
3、竞争模式变化趋势明显
第一,单纯依靠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的模式将被颠覆。发展中国家制造业成本攀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制造业综合成本差距与欧美国家越来越小,依靠压缩成本、寄希望于低成本取胜的道路已经走不通了。第二,单纯依靠技术模仿获取竞争优势的路径将被封锁。当前,国与国制造业比拼的是发明速度、技术垄断程度、新业态涌现的频度。欧美通过率先进行技术集成、融合、嫁接,仍然掌控国际价值链高端;通过推行“新标准”,继续维持其在行业的技术垄断地位,削弱“技术溢出效应”;通过“高利润”开辟“新市场”、“新业态”,吸引不同技术、产品、营销主体和投资者集成在一起,形成纵横联动的商业生态链。在此背景下,新兴经济体承接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的难度加大,技术引进和模仿的空间逐渐缩小。
历次产业变革的实践经验表明,技术突破引发产业变革,使产业发展呈现新趋势、新特征。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科学技术通过集成、融合、迭代突飞猛进,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作为产业变革重要载体的制造业也呈现出智能化、服务化、生态化的发展特征。各国都积极顺应变革潮流,积极布局谋划制造业强国战略,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对中国来说,如若不能迅速实现转型升级而错失这一次技术进步带来的机遇,制造业可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并且最终影响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这也就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原因。相信在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的推动下,中国制造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
王一鸣:中国经济增速未来还会下降但幅度大大缩小
中共十九大闭幕后,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会有怎样的走向?
第一,中国经济增速未来还会下降,但下降幅度会大大缩小。中国经济过去经历了一个增速换挡过程,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减缓,提高质量和效率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旋律。对比中国与日本、韩国从经济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的变化过程,可以看到,中国经济减速过程比这两个经济体更加缓和。
第二,传统制造业未来逐步都会达到峰值,有的已经达到峰值。比如中国钢铁、煤炭、石化、有色、建材等行业。与日韩的经验对比来看,日韩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阶段也是传统产业发展慢慢达到峰值的阶段,而新兴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正在迅猛成长。
第三,未来城镇化会继续深度展开,空间格局网络化更趋明显。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未来还会处在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中,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潜力就是已经转移到城镇的人口市民化。现在中国城镇化率刚刚超过57%,未来一个时期会达到70%甚至更高水平,到那时候中国将近有超过十亿人口居住在城市,所以对食品的需求、粮食的需求、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都会提出新的要求。
第四,能源和主要矿产资源的需求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中国政府承诺,到203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要达标,这个时间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