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对于亚健康人群有效的常见食疗方剂研究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中,有无数珍贵的物质和文化值得我们继
承、研究和学习。 而作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食养食疗就是其中之一, 给
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多好处,需要我们去深入的探索和运用。
有 ,
食疗,是利用食物进行防病治病, 或促进病体康复, 是以食品的形式来具体
应用。它既不同于药物疗法, 也与普通的膳食有很大的差别。 食物治病最显著的
特点之一,就是 “ 病治病,无病强身 ” 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也就是说,
利用食物 (谷肉果菜) 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 能够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
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其
次食物疗法寓治于食, 不仅能达到保健强身、 防治疾病的目的, 而且还能给人感
官上、精神上的享受, 使人在享受食物的美味之中, 不知不觉达到防病治病之目
的。这种自然疗法与服用苦口的药物相比迥然不同, 它不像药物那样易于使人厌
服而难以坚持, 人们容易接受, 可长期运用, 对于慢性疾病的调理治疗尤为适宜。
因此,食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广泛,主要针对亚健康人群,其次才是患者,是药物
或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
通过学习《中医食疗学》 ,我对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自身的健康状
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所以, 我将以自身为例, 来谈谈对亚健康人群而言常见的
有效食疗方剂问题。
一、 亚健康状态:
:
在现代医学中,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
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 故又有 “次健康 ”、“第三状态 ”、“中间状态 ”、
“游移状态 ”、 “灰色状态 ”等的称谓。
在传统医学中, 我们通常说的疾病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 “疾 ”是指不
易觉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
为 “病 ”。这种患疾的状态,就是 “亚健康状态 ”或 “第三状态 ”,在中医学中称
“未病 ”。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的不过占人群总数的 15%
左右。而在已被确诊为患病的人群中,属于不健康状态的也只占 15%左右。
所以,亚健康人群在当今社会大量存在。
:
( 1)阳虚体质: 阳气偏衰,机能减退,热量不足,抗寒力弱,面白少
华,口淡不渴,形寒喜暖,四肢欠温,不耐寒冷,少气懒言,大便溏薄,
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脉象沉细无力。
( 2)阴虚体质: 阴精偏衰,机能虚亢、面色潮红,有时会有烘热感、
口舌容易干燥、口渴时喜欢喝冷饮、四肢怕热、易烦易怒、容易失眠、大
便偏乾、小便短少、舌红少苔、脉象细数。伴有干咳少痰、潮热盗汗(肺
阴虚);或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阴虚) ;或腰酸背痛、眩晕耳鸣。
( 3)气虚体质: 元气不足,脏腑功能衰弱,抵抗力差,毛发不华,倦
怠乏力,少气懒言,多汗自汗,不耐寒暑,易于外感,遇寒尤甚,食欲不
振,消化不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虚缓。
( 4)血虚体制: 营血不足,濡养功能减弱,颜面、眼睑、唇甲缺乏血
色,须发早白,两目干涩,神疲乏力,失眠健忘,多梦易惊,大便偏干,
妇女月经量少,后期,脉细舌淡。
二、自我体质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