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道德经》概述
基本介绍: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来源,被奉为道教最高经典。《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不分章。后分为81章,上篇《道经》从第1章到第37章,下篇《德经》从第38章至第81章。
《道德经》是阐述“道”和“德”的深刻含义,它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思想内容微言大义,一语万端。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它文约义丰,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盖百家、包容万象,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全面地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无论对中华民族性格的铸成,还是对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介绍: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之后)姓李名耳,字伯阳,传说老子出生时就长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人称为老子。
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在道教中,老子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被尊为道祖。
基本内容:
《道德经》基本内容大体可分三个方面:
•一、道的存在及其三大法则
道的运动法则───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反者道之动 
道的应用法则──为无为,弱者道之用
道的和谐法则──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二、遵循道修身处事三大要点
宽厚仁慈是安心立命之本 
清心寡欲是修身养性之要
谦虚柔和是立身处事之则
••三、遵循道治国安民三大原则
应天顺民,无为而治:
见素抱朴,淳朴民风:
官清法正,国泰民安:
由《道德经》看老子思想:
《道德经》反映出老子的哲学思想,作为老子的传世之作,虽仅有五千余字,但字字珠玑,为世人所赞颂。正如托尔斯泰所说:“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研读《道德经》,是研究老子思想的最佳途径。 
在老子的思想中,辩证观点是其重要特色。《道德经》第二章中“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说法,提出辩证的观点,这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尚属首次。老子认为,事物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世,矛盾的事物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彼此互为依托才求存。同时,老子认为对立的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且这种转化没有极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岂无善?善复为妖。”在《道德经》中,类似的表述还有很多。“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隐无名。”“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由此可见,老子“物极必反”的思想贯穿《道德经》,而这也是老子思想中的精髓。 
老子的又一重要思想是“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神灵,但是存在着道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