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药理学
( PHARMACOLOGY )
第二十二章抗微生物药
( Antimicrobial agent )
第二节抗生素
【学习目标】
1、掌握青霉素的抗菌谱、抗菌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红霉素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作用。氨基苷类抗生素的共同特点。
2、理解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林可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多黏菌素类的抗菌机制、作用特定及临床应用。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方制剂。该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与细菌胞浆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粘肽的生物合成,导致细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裂解。β-内酰胺类抗生素属于繁殖期杀菌剂。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的基本结构是由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minopenicillinic acid,6-APA)和侧链组成。β-内酰胺环破坏后抗菌活性消失。本类药物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天然青霉素和部分合成青霉素两类。
(一)青霉素类
青霉素类抗生素基本化学结构
A:噻唑环 B:β-内酰胺环
【抗菌作用】
青霉素作为杀菌药,主要作用于大多数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球菌、螺旋体和放线菌。敏感菌主要有: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及不产酶的金葡菌和表葡菌;厌氧菌中的产气荚膜芽胞梭菌、破伤风芽胞梭菌等;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及放线菌等。对淋病奈瑟菌敏感性较差,对阿米巴原虫、立克次体、真菌、病毒无效。
抗菌机制
青霉素高活性的β-内酰胺环与敏感菌胞浆膜上靶分子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 binding protein,PBPs)结合,抑制转肽酶的转肽作用,阻抑粘肽合成的交叉联结过程,造成细胞壁缺损。由于敏感菌菌体内渗透压高,使水分不断内渗,以致菌体膨胀,促使细菌裂解、死亡。
G+(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
G-(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