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三政治“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
棠湖中学王蓉芳
【三段式理论:课前、课中、课后。这里只讲课中的操作。】一、创景设问——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时间大概5—10分钟。(一)创设情景,引起注意。简单说就是引入,方式多种,如前后知识的连接,生活实际,习题形式,热点材料,音像资料等。(二)呈现目标,明确要求。知识,情感,
能力三维目标。(三)展示问题,牵动思考。包括两部分,一是基础填空,即“学与导”丛书上的“问题生成单”;二是能力思考,教师创设的问题或学生创设的问题,既要符合学生实际,又要有一定的思维层次。(四)指导预习,引导自学。学生走进文本,可以是粗读,细读,精读。学生完成问题展示。
二、互动解疑——解决“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时间大概10—15分钟。(一)合作探究。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关于分组问题:一般是4个或6人一组,开始是老师搭配,以后可以自由组合。
(二)展示学习。小组讨论后在班上展示学习成果。(三)引发讨论。有的学生的发言会引发同学们的争论,继而引发全班讨论。(四)相互评价。小组发言和班上发言会得到各种各样的评价,
有同伴评价、小组长评价、学科长(科代表)评价。实施奖励机制,通过加分,鼓掌,发票,评星级小组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五)合作指导。针对学生的发言,学生进行补充或纠正,教师进行点拨。
三、归纳拓展——解决“怎样用”的问题;时间大概15——25分钟。(一)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二)收获展示。学生展示总结的知识,或存在的问题。
(三)知识应用。完成“学与导”丛书上的“拓展训练单”,也可另外选题或创作新题。(四)拓展提升。通过训练掌握知识的适用范围和解题方法。
注意:三段式的环节不是每一节课都用上。但特别要重视前置预习的落实。使用中要处理好知识性备课与问题性设计的关系。处理好“勤与懒”的关系,老师搭台学生唱——老师搭台师生唱——师生搭台学生唱——学生搭台学生唱(最高)。
【三段式理论指导下的各种课型,也叫三段式教学模式。高中三个年级都可以用。】1、问题发现课→适用于教学任务较重的内容。2、问题生成课→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3、问题解决课→经常使用。适用于新课和复习课。比较适合高三。